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陽明交大奇異金屬態研究 揭高溫超導體形成前機制

2025/5/22 16:01(5/22 16: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解開銅酸鹽(cuprates)中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狀態的形成機制,登上國際期刊「物理學進展報告」,左起博士後研究員阮文浩、教授仲崇厚、博士後研究員Kim Remund。(陽明交大提供)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攝  114年5月22日
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解開銅酸鹽(cuprates)中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狀態的形成機制,登上國際期刊「物理學進展報告」,左起博士後研究員阮文浩、教授仲崇厚、博士後研究員Kim Remund。(陽明交大提供)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攝 114年5月2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2日電)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解開銅酸鹽(cuprates)中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狀態的形成機制,登上國際期刊「物理學進展報告」,為解開「高溫超導體」機制,邁出關鍵一步。

陽明交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電子物理系教授仲崇厚帶領的研究團隊,提出「量子臨界糾纏態」(quantum critical entangled state) 就是奇異金屬本質的創新理論。這種狀態源於材料內部兩種量子態「磁性自旋液體態」與「普通金屬態」的激烈競爭。當這兩種量子態勢均力敵時,電子會因量子擾動而呈現高度量子糾纏的特殊行為,最終形成量子臨界點。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仲崇厚指出,在量子臨界點附近,材料會出現劇烈的侷域電荷擾動,使所有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同時與上述兩種量子態產生量子糾纏,形成「普朗克奇異金屬態」(Planckian strange metal phase)。在此階段,電子間的碰撞機率與溫度呈線性正比,而奇特的量子臨界糾纏狀態正是進入高溫超導前的關鍵階段。

這項發現為學界解開高溫超導體機制謎團,邁出關鍵一步。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仲崇厚、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張永業,以及陽明交大博士後研究員阮文浩、Kim Remund。論文刊登於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的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物理學進展報告),並被選為焦點報導。(編輯:張銘坤)11405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