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安倍晉三遇刺 兩岸學者:中日關係不會有根本性轉舵

2022/7/8 19:53(7/9 10: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峰會安倍晉三(左)與習近平(右)合影。(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峰會安倍晉三(左)與習近平(右)合影。(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8日電)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天遇刺身亡,他對台海議題的態度曾令北京當局不滿。台灣學者郭育仁分析,安倍遇刺,未來日本不只會延續,還可能強化「安倍路線」的外交國防政策。

中國知日學者包承柯也認為,「中日關係不會有根本性轉舵」。他並關注安倍遇刺案,是否與10日參議院選舉涉及的「自衛隊入憲」修憲議題有關。

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小檔案

出生:1954921日

學歷:日本東京成蹊大學法學部政治學

主要經歷:
2006年 首度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就任首相,成日本二次大戰後最年輕首相
2007年 率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大敗,加上個人健康因素,請辭首相
2012年 第2次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就任首相
2015年 連任自民黨總裁並連任首相
2022年 在奈良縣街頭演說時遇刺身亡

看更多
關閉
8日上午在日本奈良為參議員候選人造勢時遭槍擊,下午宣告不治,享壽67歲。

安倍遇刺的消息傳出後,中國網友在社交平台微博上普遍讚好,這不僅是因為中日之間長久累積的歷史仇恨,也與安倍卸任首相後多次的友台言論有關。

安倍2012年二度當選日本首相時,中日兩國正因釣魚台爭端陷入低潮,他上任後曾試圖修補對中關係。

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包承柯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說,安倍在首相任內處理中日關係仍較有「平衡感」,2018年還推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安倍也在同年訪中。

他指出,即便安倍2020年卸任,仍在日本政壇扮演重要角色。而安倍近期發表「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等同『日美同盟』有事」等言論,則引起中國強烈反彈。

包承柯分析,日本的政策有其思考邏輯和方向,並非安倍一人可左右。中國崛起令日本擔心國際影響力旁落,因此試圖在美國對中國施壓的過程中發揮影響力。

他說,這樣的結構讓中日關係出現目前的趨勢,即便安倍過世,日本的政治家仍會依既有的政治軌跡走,「中日關係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舵」。

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育仁也告訴中央社,從目前日本政界的反應來看,安倍遇刺反而使朝野更重視安倍強調的支持,包括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等價值。

他說,安倍卸任後,接任首相的菅義偉和岸田文雄都不斷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因此預估未來日本不只會延續,還可能強化「安倍路線」的外交國防政策。

目前安倍遇刺的主因未明,外界只知道凶手為41歲現居於奈良的山上徹也,曾任海上自衛隊員。他持疑似土製槍枝,對安倍開了2槍。被捕後宣稱對安倍不滿因而行兇。

包承柯關注案件是否與日本10日將舉行的參議院選舉有關。本次選舉將改選參議院半數的議席,外界關注執政的自由民主黨是否能和盟友取得提出修憲的2/3席次門檻。

自民黨擬就自衛隊議題修憲,該黨幹事長茂木敏充6月就表明,力爭在參議院選舉後提議修憲。

日本修憲的規範為,國會參眾兩院議員2/3以上同意才能發動國民投票,並再獲國民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才能完成修憲。目前自民黨及其盟友已在眾議院掌握2/3以上席次。

留學日本的包承柯說,日本社會一般與政治脫節,民眾不太關心政治動態。因此凶手行凶是否因擔憂國家走向,以及是否只是個人行為,值得後續關注。(編輯:楊昇儒)11107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