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清大打造仿視神經AI晶片 結合無人機能快速辨識

2022/1/27 18:51(1/27 19: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郭宣彣新竹市27日電)清大跨領域整合電機與生科團隊,打造仿視神經AI智慧晶片,讓無人機結合晶片搭配鏡頭,能在高速行進時辨識追蹤或避開障礙物,未來可運用在自動搜救、智慧監控等領域。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鄭桂忠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目前的「電腦動態視覺」,由一張張連續拍攝的靜態影像組成,電腦需完整儲存數位影像,再計算影像差異,速度慢、耗電。應用在無人機上,則因太重,飛不快又飛不遠。

為取得突破,清大電機團隊邀請生科院教授羅中泉合作。羅中泉研究昆蟲的視覺與空間感知,從小小的果蠅、蜜蜂得到啟發,推演出「光流法」,能從光的流動判斷周遭物體的遠近及移動速度,只擷取所見景物的輪廓及幾何特徵,來辨認障礙物及移動中的物體。

鄭桂忠說,以電腦演算法向生物大腦神經網路學習,把不重要的部分運算權重調為零,予以忽視,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可在記憶體內直接進行計算,節省功耗與時間。

電機系教授謝志成開發感測器內運算,透過鏡頭可判斷畫面上是否有人出現,再將人臉資料傳到電腦辨識系統進行比對。

電機系副教授呂仁碩為整合軟硬體的仿神經智慧晶片架構設計師,他攜手團隊與國內IC設計領導廠商及台積電合作,開發新世代AI晶片。他表示,正開發無人機的關鍵主晶片,建立仿生無人機的必要自主技術。

清華大學指出,未來盼能運用新技術,製作出體積比無人機還小的「搜救小蜜蜂」,可在地震等災害發生時救人;並運用新世代無人機體積小的特性,開發可匿蹤的無人機。(編輯:李錫璋)11101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