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案例增大雨過後找上門 傳染途徑、預防方式一次看
(中央社網站)颱風凱米過後類鼻疽疫情攀升,疾管署13日公布新增19例確診本土個案,其中3例死亡,創18年來同期新高。台灣自1985年首度出現境外移入首例後,2005年起每逢颱風過境,皆有零星傳出類鼻疽案例。類鼻疽是什麼?有哪些症狀?中央社整理相關資訊帶你一次了解。
類鼻疽是什麼?
類鼻疽
-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此菌存在於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疾管署觀察,國內自2005年開始,只要颱風後就會發生此疫情。
- 主要感染途徑:
皮膚接觸受土壤污染的水源、食入或吸入受污染塵土。 - 症狀:
常見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等,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
資料來源:衛福部
類鼻疽通常不會人傳人,主要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引起,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感染,因此雨季、颱風侵襲等強風暴雨過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使類鼻疽更容易傳播。
類鼻疽症狀是什麼?潛伏期有多長?
各年齡層皆可能罹患類鼻疽潛伏期可短至2天,也可能長達數月或數年,但大多在第9天為發病高峰期。
然而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常見症狀像是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但也可能無症狀,因此被誤以為是感冒。類鼻疽嚴重則可能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尤其糖尿病、癌症、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須盡速就醫。
疾管署指出,近年國內死亡率遠低於國際的40%至75%,即時就醫可大幅減少死亡風險,提醒民眾若出現疑似類鼻疽症狀,務必盡快就醫。
類鼻疽治療方式?
類鼻疽菌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目前一般認為急性期需要用針劑的第三代頭孢子素,視臨床情況使用2至4週。急性期治療後還必須使用長達20週的維持療法,以免復發。
類鼻疽如何預防?
老年人、糖尿病、外傷等免疫力功能較差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汙染的泥土或水中。若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泥土,也應儘快洗淨,或善用鞋套、手套等工具,減少感染機會。
登革熱小百科
- 傳播方式:登革熱在台灣主要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牠們的身體是黑色、腳上有白斑,喜歡棲息在室內容器或人為造成的積水處。叮咬高峰期約在每天日出後1-2小時及日落前2-3小時
- 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為「可感染期」,斑蚊這段時間叮咬感染者,血液中帶有的病毒經過增殖,這隻斑蚊就有終生傳染病毒能力
- 發病症狀:
- 典型登革熱症狀有突發性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受體質影響,有些人染病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症狀
- 若先後感染不同型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症狀;未及時就醫治療,死亡率可達20%以上
- 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囑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 登革熱第二型跟第三型較易引發登革熱出血熱與重症病例,台灣以第二型造成的流行最為嚴重
- 預防方法:
- 在家中時》家中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掛蚊帳。每週清洗家中花瓶和盛水容器至少一次,並記得刷洗內壁。倒放不用的花瓶、容器,清除不要的容器。巡檢家中陰暗處或地下室,並使用捕蚊燈。立即清除廢棄輪胎和戶外積水容器,或聯絡清潔隊協助清運
- 在戶外時》宜穿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資料來源:疾管署、科技部
風災過後,淹水地區蓄水池若遭污水侵入,疾管署表示,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切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編輯:黑立安)1130814
- 2024/09/18 10:57
- 2024/08/14 21:36
- 2024/08/14 13:15
- 類鼻疽案例增大雨過後找上門 傳染途徑、預防方式一次看2024/08/14 11:40
- 2024/08/06 15:48
- 2024/08/05 19: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