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強化海域化學事故應變 60人專業技術小組成軍

2025/5/13 14:47(5/13 15: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3日在高雄市旗津區舉辦「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前排右4)授旗給團隊。中央社記者張已亷攝  114年5月13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3日在高雄市旗津區舉辦「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前排右4)授旗給團隊。中央社記者張已亷攝 114年5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已亷高雄13日電)由政府跨部會並攜手民間耗時培訓及演練等工作,成立台灣首支60人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今天舉行成軍儀式。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象徵台灣在海域災害應變上邁出關鍵一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天在高雄市旗津區,舉辦「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正式啟動一支專業、即時及具備科技應變能力的小組,守護海洋環境;由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主持並授旗。

管碧玲表示,帛琉籍天使輪2023年在高雄外海傾斜沉沒,超過千只貨櫃漂流,所幸當時並無載運化學品,藉此有感海域化學事故應變不能「空白、空洞化」,後續辦理國內外海域化學品事故專業認證訓練,並召集相關單位進行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習。

管碧玲指出,此次小組結合3名技術專家、5名應處人員及海委會13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加上39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組成60人團隊。

管碧玲表示,過去海洋災害防救集中在油污染,但化學品與毒物相對複雜,需面對數百種不同物質及多變情境,辨識與防救方法也不同,透過成立技術小組,以制度化運作及橫向聯防的合作網絡,並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研判情勢及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管碧玲指出,小組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熟悉現場評估及污染物判讀等流程,並配合全時待命的應變系統,可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這是台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台灣守護海洋向前的一大步。」

海委會指出,會場展示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包括針對海上應變所使用,可同時對固、液、氣態物質進行分析的紅外光譜儀(FTIR),能有效掌握不同物質特性,提升現場判讀精準度,並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編輯:李淑華)1140513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前中)13日到高雄市旗津區出席「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與海洋保育署長陸曉筠(前右)及海上化學品應變執行長陳政任(前左)一同檢視相關設備。中央社記者張已亷攝  114年5月13日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前中)13日到高雄市旗津區出席「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與海洋保育署長陸曉筠(前右)及海上化學品應變執行長陳政任(前左)一同檢視相關設備。中央社記者張已亷攝 114年5月13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