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廣西婭懷洞遺址 發現1.6萬年前野生稻

2020/8/1 14:02(8/1 14: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日電)陸媒報導,中國科研人員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廣西婭懷洞遺址展開合作研究,發現1.6萬年前的稻屬植矽體(phytolith),為古代人類利用野生稻提供重要證據。

中新社今天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合作,對婭懷洞遺址系列樣本進行古植物遺存研究,成果論文已於7月29日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網」發表。

據報導,合作研究團隊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測年,結合婭懷洞古人類遺址的遺跡與遺物,建立研究點的年代框架。透過植矽體分析,輔以孢粉訊息,獲取古人類植物資源訊息。

研究發現,不同時間跨度,古人類利用植物種類不同,除發現了榆屬植物、竹子和棕櫚,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距今1.6萬年的稻屬植矽體,這為古代人類利用野生稻提供了重要證據。

這項合作研究還發現,婭懷洞遺址獨特的石器組合類似於華北地區而非華南,暗示一種可能性-因氣候變冷北方的古人類南遷,帶來他們慣用的工具和技術。

報導引述業界專家指出,最近3萬年是晚更新世(late pleistocene)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人類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廣西是著名的古人類化石產地之一,也是現代人類出現和演化的關鍵區域。然而,此前這一地區的植物利用類型與方式研究相對較少。

婭懷洞遺址位於廣西隆安縣,包含了舊、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透過發掘,已在該遺址發現中國極為少見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以及大量的打製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編輯:楊昇儒/周慧盈)10908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