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香港太陽花示威 中國中堅世代這樣看

2019/7/2 15:09(7/3 08: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1日綜合外電報導)香港示威人士攻占立法會上演「港版太陽花」,凸顯港人反送中抗爭仍未降溫。但中國大陸民眾,特別是受過西方教育、能接觸外界資訊的一輩對港人示威的評論,足堪玩味。

紐約時報今天在B1版頭刊出一篇專欄作家袁莉的文章,觀察她所接觸到的中國菁英一輩對香港示威的看法。袁莉去年5月加入紐時,但她自2015年起就為華爾街日報寫關於中國科技的專欄;她曾任新華社的駐外特派員,派駐過阿富汗、泰國與寮國。

文章一開始就介紹一位張小姐(Cecilia Zhang),認為她可能是一般人印象裡會同情香港示威的中國民眾類型-就讀美國名校、從外國媒體取得新聞、久居香港且4年來在港從事金融業,無意回中國發展。

但張小姐卻表示,無法理解香港民眾為何還要留在街上,她覺得是時候回家了,「經過這些示威罷工,香港經濟今年會很難看;為何要去做對自己沒好處的事?這能從中得到什麼」。

在北京的法律系副教授田飛龍,曾將多本有關憲法與聯邦制的英文著作譯成中文,但他在近日的文章裡表示,香港的示威受境外勢力支持;曾在香港念書、從碩士學程畢業的趙皓陽寫「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一文,說港人帶有典型的後繁榮階段的傲慢,文章在網路瘋傳。

袁莉指出,一般中國民眾對香港反送中反感並不意外,因為他們只能拿到北京過濾過的新聞;感到意外的是能取得完整資訊的中國民眾所表達的看法。她所認識的受過良好教育、能到處旅行並在中國以外上網的中國民眾,也大多覺得港人示威是在浪費時間,早該去努力重建香港經濟。

對許多1980與90年代的中國人來說,香港曾代表心中未來的中國景象,內地模仿港劇裡的流行事物、學粵語以便唱香港流行歌曲,對港劇裡警察須費盡全力拿出他人罪證、即便對匪徒亦然感到震驚。

如今整個反轉,相較上海與深圳,香港的摩天大樓相形見絀,許多香港娛樂圈的人學說普通話,香港的零售業益發依賴狂掃奢侈品的中國觀光客。

許多中國人對紐約市裡老舊的地鐵、滿是坑洞的矽谷高速公路不屑一顧,對於香港做為自由港及享有言論自由的模式越來越不感到興趣,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若沒有中國,香港根本沒法繁榮。

袁莉認為,這能看出中國中堅世代對香港看法出現根本變化,且能進一步看出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反映出他們根深蒂固地相信所謂中國模式能成功。中國模式即犧牲個人權益成就經濟成長。

這樣的想法認為自由沒法填飽肚子,且港人享有的那種人權,像以新聞、上街與上法院挑戰政府,會讓中國大亂,重回貧困。這類態度甚至普遍存在菁英人士身上,恐潛藏更多中國與香港的衝突。過去認為中國出現更多中產階級後註定會要求人權、進而迫使中共放寬箝制甚至民主化的看法,今後也會更讓人懷疑。(譯者:陳亦偉/核稿:劉淑琴)10807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香港太陽花落幕後輿論轉向 泛民派承受壓力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