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京老宅門裡 前衛大膽的改造風格正在興起

2020/10/24 12:28(10/25 17: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4日電)老北京的胡同,以及胡同裡的無數座宅院,在一度大規模拆毀後,如今成為北京城的瑰寶。但是,古老的宅院如何與21世紀共存,除了主流的「修舊如舊」,正有人嘗試「除舊布新」。

也就是說,經過「除舊布新」後的北京胡同宅院,便不再是讓人覺得歷史感十足、顯得古樸沉重的老宅,而也能擁有充滿現代感的設計。這種新概念,在數十年來古物一度被大幅破壞、如今「保存至上」的北京,還是個大膽的嘗試。

位在北京城區中心,距離旅遊勝地南鑼鼓巷不遠處的寶鈔胡同裡,就有這麼一座被分割得不到20坪大、形狀一點也不工整的老宅院,在年輕女屋主的大膽構思與充分授權,以及設計師的創意設計與實驗心理下,一座院子的地上鋪滿鏡子、有如玻璃屋般的前衛感宅院便告誕生。在外人眼中,有著驚嘆,也有著狐疑。

今年才35歲的北京大觀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人申江海,便是踏出將老宅院「除舊布新」步伐的設計師之一。他的設計風格,一直以現代前衛為主,但6月間接下這座老宅院的改造案時,卻讓他心裡直打鼓,一度顯得忐忑不安。因為,這也是自己首度接下的老宅院改造案。

所幸,這座胡同老宅院的使用權為私人所有,不屬於公家機關,且登記面積只有57平方公尺(約17.2坪),加上屋主是位比申江海還年輕、今年還不到30歲的女孩。經過充分溝通,在北京胡同裡尚屬十分大膽的改造工程,就這樣開始了。

原來,這位劉姓女屋主,是個道地的北京人,並從父母手中繼承了這座產權已被分割的老宅院。但在中學時期,這座老宅院便出租成為飯館,後來被退租就一直閒置,她也前往國外留學。回國後,便想把這座老宅院打造成自己與眾不同的小天地。

申江海說,女屋主的設計理念,來自爺爺的「萬花筒」。原來,她小時候最親的家人是爺爺,而爺爺最喜歡給她看萬花筒。把萬花筒融入老宅的設計,就是屋主的理念與堅持。

經過仔細觀察和溝通,申江海和女屋主取得共識,雙方決定採用極為大膽、一般女性不願嘗試的設計─在院子的地上鋪滿鏡子。而除了大門及圍牆外,屋裡所有的牆壁和門,也都採用透明玻璃,就連浴廁也不例外。

原來,由於這座老宅院不但面積不大,且呈L型,中間還被長條狀的院子阻隔成兩半。在女屋主的「萬花筒」理念和反射原理下,地上鋪鏡子和玻璃化隔間,是最能創造視覺放大效果的設計。而且,也是最能將胡同的美反映在屋內的設計。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心生疑惑的是:女生住在地上鋪著鏡子、隔間全是透明玻璃的房子裡,OK嗎?

申江海說,這位女屋主已經表示,房子只會有她一個人住,頂多有閨蜜來作客,「來了別穿裙子就是了」;而在施工前,他和設計團隊爬上爬下、仔細測量,確認屋外不會有任何角落,能看到屋裡的任何影像。

就這樣,這座迷你老宅院,只用了14個上半夜加班的工作天,便前衛十足地誕生了,成為中國不少設計師及團隊前往取經的對象,也引起街坊的新舊鄰居、乃至於一些路過觀光客的好奇。

施工期間,就真的有鄰居上門,要求申江海也能去幫他們設計改造一番,但被他拒絕了。理由是,這種「除舊布新」的老宅改造理念,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能充分授權的屋主,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看到北京不少胡同老宅院,隨著轉手而產生的整修需求,申江海說,在目前的氛圍中,胡同老宅子最保險的整修方式仍是「修舊如舊」。但身為相對年輕的設計師,還是可以挑戰一下傳統,嘗試不同的老宅改造理念。讓古老的北京宅院,注入新的元素與活力。

大改造過後,劉姓女屋主將自己的宅院取名為「隱院」。但老宅院裡隱含的,則是一股不見得為當今所容、但未來可能成為流行的室內設計風。(編輯:吳柏緯)10910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