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友友現身薇閣中學 音樂分享會嗨翻校園

2018/10/20 19:42(10/20 22: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0日電)「我當一個客人,看他們要我做什麼。」大提琴家馬友友今天與絲路合奏團員到薇閣中學舉辦音樂分享會,他化身人類學家,時而作為旁觀者、聆聽團員演奏,時而又加入演出。

馬友友明晚將與絲路合奏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他今天上午飛抵台灣後,隨即前往在北投的薇閣中學,率絲路合奏團成員低音大提琴家尚恩.康利(Shawn Conley)、中提琴家五藤舞央、打擊樂手約瑟夫.葛萊姆利(Joseph Gramley)、打擊樂手馬克.蘇特(Mark Suter)、尺八演奏家梅崎康二郎、笙演奏家吳彤,與學校近700名師生分享音樂帶給他們的生命感動。

由於馬友友班機比團員晚抵台,原訂他搭車抵達薇閣中學後,主辦單位安排他獨自走進校園,不過馬友友向來不喜歡把焦點放在他身上,要求團員要跟著他一起走進校園,接受學生熱情的歌聲歡迎。

1998年,馬友友發起「絲路計畫」,集結全球最優秀的音樂家,到世界各地創作、演出,創造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共譜跨越國界的樂音感動,他們用擅長的樂器與彼此交談,透過無國界的音樂碰撞和文化交融,進一步與世界對話。今年絲路計畫邁入第20年,馬友友也6度與團訪台。

音樂分享會一開始,約瑟夫.葛萊姆利表示,「20年前,我們都是陌生人,現在,我們是一家人」;吳彤提到,團員的樂器專長雖然來自中、西方,但像是嗩吶,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非洲、澳洲、印度都可看得到嗩吶的雛形,傳到歐洲則變成交響樂中的雙簧管,「他們都是同一個家族,絲綢之路讓我們看到音樂發展與樂器的變化,彼此相互影響」。

馬友友今天在現場也化身為人類學家,他對著學生笑說:「我今天當一個客人,看他們要我做什麼。」當團員在演奏、介紹樂器時,他像是個旁觀者在聆聽,但有時又介入其中、加入演奏。

馬友友現場也演奏巴哈第一號前奏曲,頓時空氣彷彿凝結,感受大提琴的琴音魅力。接著樂音一轉,吳彤加入吟唱「燕子」,讓學生有如提前聽到音樂會。最後團員則是邀請在場學生起立,一起踩著森巴節拍,走進音樂的世界。

演出結束後也開放學生提問,其中一位學生問到,台灣多數家長不希望孩子走向藝術、音樂之路,希望團員能給予意見。約瑟夫.葛萊姆利表示,「最重要是工作能帶來快樂。追求音樂過程中會有所犧牲,但選擇真正有熱情的事情,然後去追求它,最後就會成功」。

明晚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屆時將在曲目中融入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選曲、以及「望春風」等曲目,透過音樂向世人證明文化的融合、流傳與再創造。(編輯:張芷瑄)10710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