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基北免試 爭的是價值觀

2014/12/30 20:09(12/30 20: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基北區免試方案從政府到民間團體都分成兩派,背後其實是「價值觀」差異。一方希望打破獨尊智育的現狀,形成「多元」培育;一方則站在改正制度缺失的立場,追求「公平」選才。

基北區免試入學爭議,表面上是前任台北市長郝龍斌,堅持在超額比序跳過會考「4標示」,直接比「10量尺」,而教育部則堅持要先比完前者,也就是「比無可比才比量尺」。

然而,絕大多數民眾都搞不懂量尺、標示等統計學方法的差異,詮釋權掌握在專家、學者,以及菁英家長手裡。從最初的「金牌理論」到「半屏山量尺」,雙方為幾A、幾++到錯幾題,爭的你死我活,各自提出的論證也都有一定道理。

教育團體也分成兩派,國教行動聯盟、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等團體,成員大都來自雙北地區中學家長會,是十二年國教的直接「當事人」,近年逐漸掌握鎂光燈,在台北市議會獲得壓倒性支持,前後任市長郝龍斌、柯文哲,口中提到的「家長團體」或「民意」,大抵指這些人。

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等團體,則是從410教改以來,長期關注教育政策,他們致力於遊說中央部會和立法院,經常作為民間團體代表,出沒在教育部的大小會議之中。

兩派團體的著力點不同,直接形成免試的中央、地方之爭。北市家長直接面對104學年度的升學競爭,過去2年,他們的孩子依然在「基測」甚至是「聯考」遺緒中按部就班地準備升學,自然不希望制度的變革,讓多年努力化為泡影。

基北區採用的方案,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說的清楚,「10量尺」比「4標示」更能有效區分出學生程度,體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簡單、公平價值。

然而,另一派全家盟等團體,期盼打破「獨尊智育」的現狀,具體作法是將最前段成績「模糊化」。會考最初只有3等級,採標準參照,達到一定標準就能拿到A(精熟),就像是考駕照一樣,只要達到及格標準,多對2題和少錯1題沒有什麼不同。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理念,與全家盟等團體較接近,希望鬆綁智育考試的壓力,引導孩子多元發展。然而,改革無法一蹴可幾,當初設計制度的理想,放在升學競爭最為激烈的基北區,難免遇到既得利益的抵制。

教育部面對壓力,不斷修正制度,從新增學科為主的「特招考試」、增加會考4標示、到開放續招,以及今年的增加會考10量尺等,無不是向另一派妥協。

如今的十二年國教難題,便是不斷修正、妥協的結果,偏離當初的理念,卻又無法讓另一派滿意,加上牽涉到複雜的城鄉、南北差異及政治盤算,形成難解的僵局。10312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