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茲卡致出生缺陷 老鼠實驗鞏固相關論點

2016/5/12 17:5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3個不同的科學家團隊研究今天證明,經由蚊蟲叮咬傳播的茲卡病毒(Zika),能夠抵達並破壞懷孕母鼠胎兒的腦細胞,這些發現鞏固了茲卡病毒與新生兒先天缺陷有關的論點。

茲卡病毒據信與巴西數以千計「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病例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宣布將茲卡病毒列為全球緊急公衛事件;新生兒罹患小頭症可能出現嚴重的發育問題。

成人感染茲卡症狀輕微,科學家亟欲了解這種病毒是如何對發展中的胎兒產生如此巨大的傷害。

這些老鼠感染的茲卡病毒株,與在巴西傳播的有97%相似。

在其中1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的懷孕母鼠經過基因工程改造,沒有抵抗茲卡病毒的能力。

研究發現,這些病毒導致多數胎兒在1週內死亡,存活下來的小鼠則出現嚴重發育遲緩。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其他實驗使用基因正常的母鼠,胎兒沒有死亡,但生長能力和神經細胞受損。

在這些實驗當中,都沒有出現小頭畸形症的案例,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涉及到人類和老鼠間的生物差異。(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5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