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六四鎮壓部隊20萬 只有李曉明站出來作證

2019/5/27 14:34(5/27 19: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27日電)「六四」30年來,出面作證者都是槍口前的人;公開說謊者,總是槍口後的人。但當年才25歲、站在槍口後的軍官李曉明,可不一樣,因為他選擇走出來,和槍口前的人站在一起。

「歷史選擇了我,我一定要把事實真相講出來」。如今在澳洲定居的李曉明知道,當年身為中共解放軍一員,世人既會讚賞他秉持良知的勇氣,也會有人質疑他事後才調轉槍口的動機。

1989年6月5日事件發生第2天,天安門廣場上一條被射出彈孔的褲子、幾件染有血跡的衣服;直到日後離開中國才慢慢明白的一件件真相,驅使著李曉明接受歷史的選擇。

30年過去了,當年先後進軍北京城的20萬戒嚴部隊裡,李曉明獨自選擇了與其他20萬人截然相反的方向,勇敢地站出來講述自己親身經歷,並指控中共政權當年鎮壓學生及群眾的錯誤,頗有「千山我獨行」氣慨。

第一眼看到李曉明本人,第一次聽到他說話,很多人有著共同疑惑:「他真是解放軍退下來的嗎?」

斯文的長相、不算渾厚的嗓音,很難讓他和「共軍老兵」聯想在一起。不少人倒認為他像個學者,在「六四」時,也應該是在槍口前的人。

1964年出生的李曉明,「六四」當年和廣場上的學生們年齡其實差不多。1983年,他參加高考進入河北石家莊的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雷達系,4年後畢業,被分配到共軍39軍團116師的高射炮兵團,擔任副連級的雷達站長。

「我也是個大學生」。在軍校畢業生李曉明心裡,這段同是大學生的經歷,對他在「六四」事件的態度和心境很關鍵。他說,如果自己1989年時也是大學生,也會到天安門廣場,但結果可能和學生們一樣,死在廣場上。

命運安排下,儘管李曉明只是中共解放軍裡慣稱的「學生官」(軍校4年制本科畢業不久的軍官),但他仍是軍隊一員,且進了北京城,在此歷史時刻站到了學生和群眾們的對立面。

1989年5月20日,當時駐紮在遼寧省海城市的李曉明,第一次接獲執行戒嚴的命令,部隊士兵人人配發一把AK-47步槍,軍官也配上手槍,但他卻沒領到槍。

李曉明說,部隊一開始原本要開往瀋陽,因為當地也有不少學生上街遊行。但軍令一夕數變,兩天後就改變方向直奔北京,說是要保衛首都的使領館區。

他回憶,部隊只花了兩天,就從海城抵達北京東郊通州的陸軍航空兵機場裡待命,唯一能看到的報紙是解放軍報。而自帶的收音機裡,也只有官方的宣傳。

到了6月3日,李曉明的部隊接到「不惜一切代價,準時到達天安門廣場集合」的命令。部隊出發後途中,卻遇到學生和民眾們的阻攔,指著他們說:「你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不能開槍!」

幸運的是,李曉明說,116師師長許峰在帶著參謀長改換便衣先進城查看實際情況後,「良心發現」決定採取「消極待命」態度,便以「收不到上級命令」為藉口,帶領全師在北京郊區徘徊、形同抗命。

也因為頂頭上司尚存一息良知,李曉明所屬部隊並未在3日深夜到4日清晨這段最血腥的時刻進城。對此,李曉明十分欣慰,自己在整起事件沒有開過一槍,也讓他日後能挺直腰桿,訴說「六四」的親身經歷。

6月5日白天,在擋不住上級壓力下,李曉明的部隊開拔到天安門廣場。他舉目望去,前兩夜倒下的罹難者屍首早已不見蹤影,只剩下滿地垃圾。

不過,李曉明仍在垃圾堆裡,瞧見了一件被射出彈孔的褲子、幾件染有血跡的衣服,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台階上被裝甲車輾過的履帶痕跡。

此時,李曉明逐漸明白了,兩天前的深夜到天明,偌大的天安門廣場上發生了什麼事。

到了6月7日,李曉明的部隊接到的命令是「抓人」。他記得,部隊來到建國門外的外交公寓附近,突然挨了一記冷槍;士兵們一還擊,公寓玻璃被打得粉碎,嚇得整棟公寓的外交官們趕緊逃命。

沒多久,部隊又轉到朝陽區一所小學附近,負責盤查「暴亂份子」。結果,暴徒沒有查到,倒是有個士兵因為槍枝走火,誤殺了另一名士兵。

為了面子,李曉明所屬部隊謊稱這名士兵是被暴徒射殺,竟矇騙到了「烈士」封號,也讓官方多了一個遭群眾攻擊的藉口。

李曉明表示,他的部隊直到7月10日北京城內趨於平靜,才撤回到通州。但在此時,上級仍擔心人民再度集結抗議,便訂下了「100米內朝天開槍、30米內朝地開槍」,人員及武器受威脅「可採一切必要手段」的守則。直到7月下旬,部隊才撤回遼寧原駐地。

這一幕幕場景,在李曉明的腦海裡翻滾了10多年。2000年,他自費前往澳洲墨爾本攻讀研究所,第2年把妻子與7歲的大兒子接到澳洲安頓,並生下了小兒子,全家得以在安全的地方團聚。

然而,「六四」的真相卻在李曉明的心中更趨澎湃。他決定在2002年前往美國,首度吐露了身為一名解放軍軍官所見證的「六四」,立刻震驚海外華人圈。

當時,人們驚呼的是,身為「六四」戒嚴部隊的一份子,怎麼敢從槍口後面走到槍口前面,指證部隊殺了人?

「雖然沒開一槍、沒殺一人,但我仍然感到內疚與慚愧」,李曉明坦言說,他的愧疚來自自己幸運地沒有受到「六四」事件的任何傷害。因此,「作為一個證人,我有義務把事實說出來」。

「六四」30週年前夕,望著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坦克人」裝置藝術。李曉明語重心長地說,希望自己的證詞能警醒台灣人和全世界,別讓氣球做的假坦克,又再變成真坦克。(編輯:林克倫)10805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忘記了詩忘不掉那場血腥 六四啟發胡佳維權人生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