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2年7月
全球疫情緩解,崩潰的供應鏈卻遲未恢復正常,供需失調、經濟動盪下,各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俄烏戰爭又引發新一波能源、糧食與難民危機,窮國甚至爆發「饑民革命」,流離失所的人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突破1億大關,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正面臨嚴峻挑戰。
全球中央2022年7月

走過疫情死亡幽谷 印度人更珍惜與人相處

2022/7/15 14:5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印度疫情緩穩、全國解封,民眾展開報復性旅遊。圖為今年6月,印度北方省(Uttar Pradesh)沃林達凡鎮(Vrindavan)上的愛之神廟(Prem Mandir),遊人如織。
印度疫情緩穩、全國解封,民眾展開報復性旅遊。圖為今年6月,印度北方省(Uttar Pradesh)沃林達凡鎮(Vrindavan)上的愛之神廟(Prem Mandir),遊人如織。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幾乎每位印度人身邊都有親人或朋友因COVID-19重症住院或去世,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而長達數月與世隔絕、只靠手機聯繫的生活,也讓許多人忘記如何與人相處。

文、攝影/林行健 (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經過數波封城,我失去了社交技巧,現在跟陌生人交談就會產生莫名的焦慮感,不知該如何應對。」現年24歲、在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工作的印度籍女雇員詹姆斯(Ashni James)向《全球中央》表示。「但我也學會更加珍惜與家人、同事和朋友相處的機會,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明天還能不能看到他們。」她繼續說。

歷經單日40萬人確診 從疫情失控到重啟生活

印度於2020年1月27日在南部克勒拉省(Kerala)斯里索爾市(Thrissur)發現第一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案例,病患是一名剛從中國武漢返鄉的醫學院女學生,病毒就此悄悄在印度散布。

接連幾場大型宗教聚會及朝聖活動,使得疫情在印度真正爆發,3月25日,印度全境開始封城。第一波疫情在2020年9月達到每天新增逾9萬例的巔峰,之後開始下滑,次年1月降至每天新增不到1萬5,000例。

然而,就在各方以為疫情就此獲得控制,第二波疫情突然於2021年4月初爆發,在病床、氧氣筒及其他醫療資源都極度短缺的情況下,4月下旬,單日新增病例突破40萬人、死亡病例逾3,500人。

截至2021年6月,印度官方統計顯示死於COVID-19病毒的人數累計達40萬,當時印度各地火葬場倉促焚燒逝者遺體的照片及影像震驚了全世界,但有研究機構估計,實際死亡數字可能還要高出10倍。

在莫迪政府強力推行疫苗政策、實施宵禁、學校停課、政府部門分流辦公、商店依單雙號輪流營業等半封城措施,外加民眾集體免疫等效應之下,印度首都德里及各省於2022年1月再度逐步放寬防疫限制,印度民眾終於重啟睽違已久的社交生活。

但第二波疫情的災情太過慘重,幾乎每位印度人身邊都有親人或朋友因重症住院或去世,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而長達數月的與世隔絕、只靠手機聯繫的生活,也讓許多人忘記如何與人相處。

解封重學社交 「報復性」旅遊潮也來了

根據印度精神健康機構「療癒中心」(TCOH)於2020年12月公布的調查,有74%的印度人在疫情緊張期間感到壓力、88%感到焦慮。印度衛生部也在官網上公布了多則教導民眾如何抒發壓力的影片。

「解封了,我又回到工作崗位,開始賺錢。但我發現我在交談時不再習慣直視他人,或許我需要時間來重新適應。」社區裡一名銷售員靦腆地向記者說。

就讀於旅館管理學院的男學生夏瑪(Sanskar Sharma)則表示,封城之初,學校改為視訊上課,同學們一度相當興奮,認為這是難得的「假期」。

但夏瑪很快發現,視訊上課的感覺與坐在教室裡聽講大不相同,而他和好友的關係也因長時間沒見面而慢慢疏遠,冰冷的簡訊與手機螢幕無法傳達面對面交流時的真實情感,許多同學的性格也變得內向及悲觀。

「幸好現在恢復實體上課,我會好好珍惜大學最後一年的美好時光,珍惜與同學之間的情誼。」夏瑪說。

如今,印度已鮮少傳出重症,市集與商場車水馬龍、辦公室恢復實體上班、各種展覽與會議恢復實體舉辦,一切都已回到疫情爆發之前的景象,除了少數人選擇繼續戴口罩,以及進出特定商場可能需要測量體溫以外。

在記者最近造訪的一間私人公司,即便是在密閉的辦公室裡,同事或旁人的咳嗽聲已不再引起側目,主管也未強制有感冒症狀的員工回家休養。一名員工笑著說:「染疫也不過就是一場小感冒,有什麼好怕的?我們都注射過疫苗了。」

隨著社交重開機,印度國內也迎來「報復性」旅遊潮,旅館、飯店也因需求增加而悄悄調回之前的價格水準。

外籍遊客如今也是只要完整注射兩劑疫苗、或是出示核酸檢測(PCR)採檢陰性證明,就可以入境,因此各大城市的機場開始出現前來印度學瑜伽、觀光甚至留學的國際人士。

搖頭晃腦好費解? 赴印前必學的肢體語言

國人如果來印度旅行,或許會對見面禮節有所顧慮:我是否要跟印度人握手?是否要擁抱或觸碰臉頰?這樣會不會增加感染病毒的機率?答案是不用擔心,印度人見面只要雙手合十問候一句「Namaste」(意即我向你行禮)即可,通常不會有肢體接觸。

「印度式擺頭」也是必須看懂的動作,從走出機場叫車到市集購物,只要跟印度人問話,都有可能得到這樣的回應。

所謂「印度式擺頭」,是指把頭部向左右交替傾斜的動作,不同於常見的搖頭,因此這個動作不代表「拒絕」或「不」,相反的,它代表「是」或是「不置可否」,千萬不要誤會。

另外,到廟宇參觀穿著應保守,且進入前要脫鞋,以示崇敬;部分大廟不許拍照,也不希望參觀者穿皮衣進入。此外,許多印度人喜歡跟漂亮的外國觀光客拍照,因此若對自己的長相有信心又想體驗當明星的感覺,不妨來印度一遊。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傾聽內心的聲音 心理健康假成疫外潮流
172.3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