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台灣的日本建築師 渡邉義孝推薦台南必做3事:先迷路【專訪】
文:黃淑芳/翻譯:高彩雯
熱愛老房子、來台灣做過18次田野調查的日本一級建築師渡邉義孝,2020年1月離開桃園機場之後,因為COVID-19疫情,已經超過兩年沒辦法來台灣,他形容就像「被剪掉翅膀一樣,飛不出去,只能在心中思念著台灣的建築、食物和人」,從台灣朋友傳來的訊息得知「那個建築物修復了」「那棟建築決定保存了」,恨不得馬上跑到現場親眼見證。
渡邉義孝,1966年生,風組‧渡邉設計室負責人、NPO法人尾道空屋再生企劃理事、日本民俗建築學會會員,活躍於文化資產界,致力於歷史建築調查與老屋活化,協助政府和民間單位修復、活化、再利用老屋空間,重新創造價值。
2011年,渡邉第一次來台灣考察老建築,從此戀上台灣。他在Facebook社團結識同樣關心老屋與古蹟的台灣朋友、建置讓網友自主回報、標記老屋地點的Google map(後因安全因素關閉)。十餘年來,他一次次踏訪遍布全台的日式老屋,包括公家機關、官舍、車站、民房,用建築師之眼細細辨別台灣的日式建築與日本同年代建築的差異,一筆筆畫下這些老房子與在地人情之美。每一筆,都是他給台灣的情書。
繼2019年引發熱烈迴響的《臺灣日式建築紀行》後,渡邉今年再出版新書《臺南日式建築紀行: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把焦點放在古都台南,領著讀者穿梭宛如微血管般的小巷,探看超有名或鮮為人知的日式建築,品嘗生猛多元的小吃。他側耳聆聽台灣人在選舉投票日前後的閒聊與惆悵,也看到許多台灣人因為習以為常而看不到的特殊點。
為什麼堅持以手繪來記錄老屋?拍照和筆記不是更有效率嗎?這位台南觀光大使在新書說明原委,也不藏私公開手繪工具與秘訣。新書出版消息一出,更有不少日本讀者在社群平台「敲碗」留言,希望能發行日文版,以饗其他日本「哈台族」。
中央社越洋書面專訪渡邉義孝,聽聽他對台灣的澎湃情懷,以及台灣對於古老建物的處置如何讓他驚嘆「美夢成真」。
Q:在《臺灣日式建築紀行》之後,為什麼選定台南為第二本書的主題?有什麼原因(不管是人、事、物)讓您決定把焦點放在台南?如果只能選一處,台南最讓您心緒澎湃的建築是哪一處?請與我們分享。
A:2011年,我以「東亞日式住宅研究會」成員的身分,第一次跟著大家走訪台灣。我們主要探察台北市的建築,那時認識了一位畫廊老闆的女兒,她建議我:「台灣好玩的地方在台南,尤其一定要去正興街和神農街。」團員們回國後,我一個人留下來,隔天坐高鐵到台南。我在老屋改裝咖啡館認識的年輕人,又介紹我一些「喜歡日式建築的話,這裡也非看不可」的建築。就這樣開啟了「串聯式的」田調旅行。
對我來說,台南是我在台灣「一個人旅行的最初的地方」,它是我建築探訪的起點,我在台南可以切身感受到和台北不同的歷史累積層次。所以接到第二本書的出版邀約時,我毫不猶豫:「那就以台南為主題吧。」這個選擇方向,獲得譯者與出版社完全一致的認同。
不論大路或是小巷弄,台南處處滿是魅惑我心的建築,要讓我「只選一處怦然心動的建築」,怎麼可能答得出來!……我是想這樣回答啦(笑)。
硬要說的話,我推薦台南州會的南側,那是一間低調的綠色(鶯色)可愛洋館,知道的人大概很少,也是尚未被指定為古蹟的小品。不過,它的姿態像是凝結了人們在建築上追求的美感,自從2011年初次與其相遇,我的心就已經被它所俘虜。
Q:有人說台南像是日本的京都,古蹟、寺廟、老房子多,文化意涵濃厚。您在台南實地田野調查多次,字裡行間充分顯示您對台南的感情。如果讓您來形容,您認為台南比較像日本的什麼城市呢?您提到台南比台灣其他地方更讓您感受到「地靈」,新書的副標題是「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能否進一步談談台南的「地靈」?
A:地靈,本來指的是存在於土地的聖靈或是大地母神。在建築學上,意指過去累積的歷史或人們的集體記憶,像是地形、街道、都市計畫等「看得見的表徵」,或是「不知為何突然出現的意象」等表現。在台南,地靈則以兩種現象顯現。
第一種現象是,空間的、面的多樣性。
例如,湯德章紀念公園周邊,壯麗的近代建築並排區域,和蝸牛巷蜿蜒紆曲的小路中密密麻麻的住宅區。這種異質空間比鄰共存的城市風景魅力,讓我們能扼要理解那綿延了400多年的台南歷史。
第二種現象是,在台南的一棟建築或風景中,事實上,或許同時存在著好幾個時代的特徵。
由於總督府的市區改正和街道整備,在幾何學式的都市計畫下,大家很容易認為中正路是「日本設計的城鎮樣態」。不過若仔細檢視,不管是格局或是設計基準的寸法,依然活用了台灣傳統的建築手法。即使建築立面(正面的臉)看來是完全的西洋風格(這也正是日式建築的特徵之一),在平面計畫上,仍經常採用三進式等閩南建築共通的中庭型民居形式。從這種建築的樣態中,我看到了地靈的一種表現。
Q:台灣旅客到日本時,也常常慨嘆日本的古蹟維護與活化做得很好。日本對於老建築復舊、保存的思維、方式,與您觀察到台南的做法,最大的不同是什麼?為什麼您認為台灣的老屋保存更為先進,值得學習?
A:確實,我認為日本的古建築保存技術水準很高。因著1897年古社寺保存法的制定,出現了「國寶」的稱呼。透過國家和地方自治體,日本成立了文化財保存的制度。不過,從更久以前開始,擁有悠久歷史的寺院和神社的建築,在較長的時間周期下,早已進行重覆的拆除修理,保存了傳統技術和部件材料。尤其,以佛教寺院的情況來說,認為「老東西才有價值」的日本人本來就很多。不過,那類傳統工法的費用高昂,個人持有的建築或是社區共享的周邊設施,很少能用上傳統工法。而且,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財的門檻不低,如果是破損嚴重的空屋等,若無法妥善修理,很難成為文化財。即使「想在制度或經濟上支持修理計畫」,也經常被打回票。
相較於日本的狀況,在台灣,不只是日式建築,在閩南式建築或眷村住宅等廣泛的建築範疇內,歷史建築被指定或登錄為古蹟的案例是越來越多了。有些毀損很嚴重的建築,用日本的標準思考,大概會認為「不可能活化了」,但還是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即使未受指定、未被登錄,只要是達到一定年紀的建築,也出補助金補貼修繕」的台南市條例,在我們日本人看來,簡直像是美夢成真般的制度。而且不只是單一的歷史建築,保全整體歷史街區,提高地區魅力,台南這種先進的政策,聽說給了全台灣很正面的影響。
加上,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設有「暫定古蹟」的保障制度,地區居民能擋下房屋所有人的拆除意志,這點也是台日大不同。自覺的市民會負有對都市景觀的責任和決定權,光看這個制度,就會同意「在文化財保存上,台灣比日本進步了20年」的說法。
Q:古老建物面臨的問題、保存與開發利益衝突,是不分國別共同的課題。您在書裡提到您自認也是「文化恐怖份子」,想必您也遇過許多艱難的案例。有什麼方式可以(或至少比較有機會)促進共識、找出折衷的平衡點呢?
A:這是很難的問題。如果演變為「保存派 VS. 經濟利益派」的對立,幾乎所有想保存的例子都「敗北」了,那就是現在日本的狀況。
在宣傳「舉辦東京奧運會,有很多外國人會來日本」的期間,東京都內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之一,原宿車站(1924年建造)被拆除改建了。在台灣,也許大家會笑說:「是開玩笑吧?」那明明是日本國內設計最美的車站之一,而且東京經歷過空襲戰火,大多數基礎建設幾乎都被夷為平地,原宿車站可是東京難得殘留下來的珍貴百年建築!
這個例子,雖然有個理由是所謂「防火功能不足」,但是一般來說,現在「老建築賺不了錢,最好改建成亮晶晶的新建築」的意識形態,似乎被奉為圭臬。
不過,這種「信仰」最近總算有所動搖了。廣島的尾道車站在2019年改建,1930年建造的木造車站被拆除,很多人對此深深感到惋惜。不過,改建那時,大家還是普遍相信「用鋼筋蓋兩層樓建築的話,飯店、咖啡館或是商店都能進駐,炒熱人氣就好賺錢」。只是很不幸的,新車站才剛啟用,疫情就來襲了。失去國外旅客的觀光收入,負擔不了昂貴的租金負擔,飯店、咖啡館、商店都關門了。尾道的玄關,現在成了晚上不開燈的巨大「空屋」。
如果,90年前興建的老車站,能妥善地修復、保存、活化的話,會怎麼樣呢?是否能變身為像新竹車站、台南車站、高雄車站那樣,既能讓人感受歷史,又能成為溫暖迎接現代旅客的城市玄關呢?那就不會只是一時跟風,而能持續發送「真品」的魅力吧?
Q:您來台灣,在路邊手繪時,常會引起在地居民、路過行人的好奇,也因而有一些新的交流。能否與我們分享讓您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
A:素描這個行為,跟拍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為了畫畫,必須不斷觀察對象,而且不只是被畫的對象,現場的空氣、氛圍、聲音和溫度,就像「出場人物」一樣,都會被刻在紙上。當我一坐到地上畫畫,附近的小孩就會圍過來看。最後,我會把孩子也畫到我的筆記裡,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個瞬間的紀錄。記得在某個地方畫畫的時候,當時我正在畫房子外觀,住戶從屋裡出來跟我說話,帶我參觀了房子裡面。他很好奇:「我家又舊又髒,你為什麼要畫呢?」當我說:「不會啊,這邊和那邊,都非常漂亮喔。」結果他的態度完全改變了,跟我分享了和那房子有關的心聲。
倘若我只在外面拍照的話,居民也許會不舒服、會產生警戒心。我覺得,素描是在未知的國度和人們相繫的魔法。
Q:身為台南觀光大使,您會如何向日本旅客介紹台南這個城市?它最迷人的特質是什麼?有沒有絕對不可以錯過的3件事?
A:首先,先迷路吧。
現代的旅人,經常依靠智慧型手機的導航尋找目的地,其實大家幾乎不迷路了。即使如此,我還是想說……在台南,就放任自己迷路吧。不用太久,試著離開手機,好好看看周圍。彎曲的小巷往哪邊延伸?用陽光和風來試著推理吧。從雜亂喧囂和住宅街景帶給你的不同感受,試試看決定自己想去的方向。是要走去明亮齊整的那邊呢?還是想走進有點暗又亂糟糟的巷子?非得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好好看著轉彎時閃進眼睛的風景。如果說,這種一再出現的緊張感和邂逅,就是旅行的本來樣貌,那麼,沒有其他地方比台南更適合旅行了。
接下來,是吃。
也去高級的名店吧,因為高評價也是歷史累積的證明。不過,也要好好享受路邊雜亂小攤的味道。如果你跟台南人稍微熟起來,他馬上會對你誇耀台南的料理。「台北的食物就是狗××啊!」,他會說一些絕對不能讓台北人聽到的話。但他說的是真的嗎?只好自己去確認了。
也挑戰自己選菜的自助餐便當吧!自己選看起來好吃的菜色,如果是超乎想像的美味,就會不禁自滿:「我也是旅行達人了!」自助餐店家會在塑膠袋裡幫你裝上滿滿的湯,要是你能在飯店的桌子上,成功把湯倒到大杯子裡的話,我也許要叫你一聲「師父」了。因為,我連一次都還沒成功過。
第三件不可錯過的事,還是希望大家看看建築,試著畫素描。
台南的老建築,多半表現出閩南式、日式和風、日式洋風3種特徵。一棟建築裡,不同的設計意趣共存其中,也是不同時代思想和哲學的同居。如果只是隨手拍照,實在難以了解。不需要畫很厲害的圖,即使只是描繪「好可愛的窗戶」形狀也可以,或者只畫出柱子頂部的希臘風雕刻,只要畫在筆記本或記事本上就可以了。什麼,手邊沒有這些本子?嗯,那樣的話,剛才在咖啡店拿到的收據背面也行喔!只要你畫下了自己有點在意的建築細節,新的世界入口可能就會打開了。
Q:下一次來台灣,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A:這兩年半活化的日式建築,我全都想看。我明明已經去了台南好多次,卻還有很多未曾看過的建築。
我會先去西市場,聽說修復得很好。接著也想去木材故事館,後壁的義昌碾米廠、麻豆的總爺藝文中心也想去,還有菁寮的國小禮堂等,應該去看的建築有好幾個。
我看過某些建築受盡風吹日曬雨淋的破損狀態。在那之中,暫定古蹟的陳一鶴宅、免受拆除之難的孫宅,我想好好地再去看看它們。朋友也通知我白金町警察宿舍和台南刑務所宿舍開始修復了,我想我也一定要看看修復工程的情況。
還有很多喔,我……可以再講兩個小時嗎?(笑)
(編輯:簡莉庭)
書名:臺南日式建築紀行: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
作者:渡邉義孝
譯者:高彩雯
出版社:鯨嶼文化
出版日期:2022/4/8
- 2024/09/16 15:24
- 2022/05/30 09:22
- 2022/05/23 08:56
- 戀上台灣的日本建築師 渡邉義孝推薦台南必做3事:先迷路【專訪】2022/05/06 12:12
- 2022/04/15 19:13
- 2022/04/15 18: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