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住民學東排灣語4年 族語寫現代詩獲文學獎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6日電)教育部今天在政大頒發第8屆族語文學獎,非原住民身分的簡維佑,學習族語4年,用東排灣語寫出現代詩「mamamenaca(對看)」,呈現年輕世代難以用母語溝通的尷尬,獲得評審肯定。
第8屆族語文學獎共有135件投稿,共選出34件作品,包含現代詩、散文、翻譯文學、短篇小說,作品使用原住民族語18種語別,以及3種南島語系本土語言(巴宰語、噶哈巫語、西拉雅語)。
目前任職於台灣羅馬字協會的簡維佑,是本屆唯一一名非原住民族身分的入選者。他畢業於逢甲大學外文系,曾在政治大學原民中心擔任助理,3、4年前有感於台灣語言的多樣,運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先後在台中教育大學、台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校學習族語。
得獎作品「mamamenaca(對看)」以詩歌形式,婉轉地述說年輕人之間,無法用母語對話、只能尷尬互視的困境:「你只用眼睛看我,好像我是外人,全部我所說的話都,變成了奇怪的聲音,沒有意義。(以上為族語翻譯成漢語)」
簡維佑表示,這首詩源自在台北生活的一些想法,用一問一答的意境,講述他實際的人生經歷,幾乎所有人都講漢語,連年輕人在派對中交朋友,也無法用自己的母語對談,甚至因此產生自我懷疑。
簡維佑說,語言很奧妙,就像是土地的聲音。他提到,東排灣語許多詞彙都以an作為名詞化的結尾,很適合作為韻腳;但東排灣語的「焦點系統」和漢語不一樣,需要花一段時間學習才能適應。
今年的族語文學獎,還有許多精彩的作品。在多所學校擔任族語支援教師的KUMU.TAPAS (姑目.荅芭絲)以「誰能止住用眼淚串起的記憶(都達賽德克語)」在散文組獲獎。
KUMU.TAPAS書寫霧社事件中,賽德克族的戰爭遺孤,共同經歷家破人亡的悲劇,承受著創傷和恐懼。尤其是顧及族人安危而未參與抗日的族人,背負著「味方蕃」的罪名,被迫在紀念日舞台上,悼念曾經欺負他們族人的加害者。
KUMU.TAPAS表示,希望透過作品,齊平看待部落的不同聲音。畢竟部落之間有地方政治的衝突和歷史糾葛,不能一味以「仇日」、「親日」劃分,讓單一意識形態掌握歷史的詮釋。
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在頒獎典禮中致詞提到,台灣是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國家,但文化要永久傳承,還要從「舌尖」變成「筆尖」,從口說變成文學作品。
原民會副主委Calivat‧Gadu(鍾興華)感謝得獎者透過文筆,讓原民文化更為豐富,展現原民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和社會、自然、文化視角。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馬耀・谷木則說,要把祖先口傳的故事化為行動,再從行動化為文字,這是一段曼長的路程,「台灣要建構多元文化不容易,要從美麗的文學開始。」
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108課綱讓每個孩子都能選擇學習自己的母語,「這是不簡單的突破。」未來學校和部落會一起努力,傳承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編輯:李亨山)11211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