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成大團隊建立都市環境氣候圖 力求解決城市高溫

2020/6/17 13:1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7日電)都市熱島效應提解方,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團隊建立「都市環境氣候地圖」,讓城市熱區一目了然,呼籲「多綠少空調、讓路給風走、遮蔭供人行」幫城市退燒,也能為民眾省下不少電費。

科技部長期支持的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團隊,過去2到3年來,在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大都市架設150到200個微氣候監測系統,即時呈現都市發熱特徵,今天舉行成果發表會。

這項計畫發起主因為,考量到政府設置的標準氣象站多位於郊區或空曠地點,無法反應都市密集發展下的高溫特徵,藉由在大都市內建設微氣候監測系統,完整呈現都市熱島效應。

林子平解釋,「都市熱島」是指市中心因為材料蓄熱、人工排熱、通風受阻等原因,造成氣溫高於郊區的現象,這會造成冷氣用電增加、戶外熱壓力上升、降雨型態改變、空氣品質惡化等問題。像是台南、高雄是沿海城市,白天高溫發生在內陸,夜晚高溫則在沿海;新北白天蘆洲、三重等地溫度高,夜間整個台北盆地都是高溫區。

林子平表示,都市熱島不只讓人感到悶熱不舒服,也攸關個人健康與荷包。根據研究,如果街道風速每秒增加0.5公尺,能降低15%污染物濃度;另外,位於高溫市中心的1戶住宅,每年會比低溫郊區1戶多出新台幣6400元的電費。

林子平團隊透過收集五大都市的溫度、濕度資料,以及量測街道風速與輻射,建立「都市環境氣候地圖」,希望不只「檢測」,也能為都市發燒提出解方,未來希望應用到觀光旅遊、勞工安全議題,長期也能作為地方政府都市規劃、建築和綠地設計的參考。

目前該團隊提出3個為都市退燒的概念「降溫、通風、遮蔭」,作法分別為「多綠少空調、讓路給風走、遮蔭供人行」。不僅在建物上增加綠化面積,也建議建築物「側身」面對常年的風向或潛在有風的區域,例如河道、公園、廣場,並加大建物間的距離,讓涼爽空氣可流進都市每個角落,並設置遮蔽物來阻擋日照,除了植栽之外,騎樓、迴廊、遮簷、涼亭、頂棚、花架都是很好的遮蔽設施。

林子平也與中央、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希望把高溫地圖與城市退燒作法轉化為可管制、易操作的政策及法令。相關成果已規範於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築評估手冊,也已協助台中市都發局建立「基地通風率」來量化評估建築基地通風設計,鼓勵業者為城市降溫。(編輯:潘羿菁)10906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