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清邁年輕人盼與在地連結 體驗旅遊興起

2019/6/12 10:18(6/12 18: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駐曼谷特派員呂欣憓/6月12日
清邁的獨特風情和慢活步調,近幾十年成為觀光熱點。有一群清邁的年輕人,想讓旅客看到觀光點之外的清邁,致力於推廣在地體驗,實踐「取之於清邁,用之於清邁」的精神。

說到清邁旅遊,很多人會想到大象園區,騎大象、餵食大象是許多觀光客特別喜歡體驗的異國風情。但近年來保護動物的意識興起,大象不該是被人類騎來玩的動物,也不該被人類拿來賺錢。而且清邁的獨特風情,絕對不僅止於騎大象、橫渡叢林。

有一群泰國的年輕人,希望讓觀光客看到不一樣且在地的清邁,因此用自己的方式,介紹他們眼中真正的人文清邁。

赤足咖啡(Bare Foot Cafe)的創辦人莎堤達(Sathita Salabsang)大學學的是英語文學,但畢業後她決定回歸家鄉,開起咖啡館。

莎堤達的目標不只是開咖啡館,而是要和在地連結、幫助在地農民。赤足咖啡到目前已經進入第5年,莎堤達從不會做菜、自己慢慢上網搜尋食譜開始,到現在已經可以開課教學生做菜。

英語文學和咖啡館看似是不相關的兩個領域,但莎堤達認為「都是在說故事」,差別在於一個是用語言說故事,一個是「用食物說故事」,莎堤達說:「如果要說故事的話,我選擇用食物說出在地清邁的動人故事。」

赤足咖啡的食材來自於清邁在地5到6名有機耕種的農夫,每週送來的食材都不一樣。或者莎堤達會到當地農夫市集尋找食材,用在咖啡館內的餐點,也用在廚藝教室。

赤足咖啡的廚藝教室菜單看起來是歐美菜餚,例如起司或番茄義大利麵;但用的是清邁在地食材,如起司、鴨蛋和香料。兩相碰撞下,成為了時下流行、具有泰式風情的融合料理。這種融合感,就像莎堤達這樣的年輕人一樣,用新的方式,呈現泰國在地的那一面。

奇提布(Kitiphot Udomsrirat)也是在地清邁人,他對自己的家鄉有深厚的感情,看到許多人到清邁旅遊只是騎大象、玩飛鏢、購物,或是到刻意營造出來的民俗體驗村,在他看來那就只是「人類動物園」,一點也不真實。

奇提布因此約在2年多前投入在地旅遊嚮導的工作,希望藉此讓外國人看到清邁真實的一面,他認為「許多在地社區才是清邁的真正寶石」。

Luang Nuea就是這樣一個在地的傣族人社區,旅人可以進入傣族人平日生活的村莊,接受傣族長老的祝福,觀看傣族人炊事和織布的傳統方式,再搭上機車,深入到田裡和竹林裡,在一片綠意盎然中,和傣族人一起採竹筍、採香蕉花、撿雞蛋,最後和他們一起用這些自己採集而來的食材烹煮食特色食物。

傣族人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其堅持,生活在這個社區的傣族年輕人潘恰農(Panchanon Buamail)就希望維持這樣的傳統,未來才能繼續傳承給後代子孫。

像這樣的體驗旅遊近年來在清邁逐漸興起,旅人想要深度體驗在地生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囿於這樣的社區團體無法投注大量廣告預算、多半依靠口耳相傳以及網路口碑效應,因此成長速度並不快,不過奇提布觀察「的確有在成長」。

以奇提布工作的旅行社來說,在泰國北部就有約10個互相合作的在地社區或社團,在全泰國大約有90個。

而對像奇提布這樣的當地人,投入在地旅遊的工作,並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一種榮譽感,「或許賺不了太多錢,但是有在改變些什麼,而且比較有道德,當你想為社區做點事情,你希望感覺是好的。」

奇提布說:「我在帶領遊客體驗社區的時候感覺很好,遊客樂在其中而且從中學習到事情。」

不只帶領體驗旅遊的人能從中獲得滿足,奇堤布說,透過這樣的體驗旅遊,一方面讓在地人展現他們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也能在經濟上協助他們。(編輯:馮昭)10806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