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失落吳哥文明 台大團隊揭密可能與大洪水有關

2019/8/21 13:21(8/21 14:5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1日電)北半球熱帶地區的乾旱情況可能是千年來的趨勢。台大地質系教授沈川洲與研究團隊耗時10年,分析泰國石灰岩的沉積狀況發現,與2700年前相比,現在的年平均降雨量少了1000毫米。

除了發現長期的降雨變化,這份研究也有另一個關於古文明的重要發現。沈川洲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指出,柬埔寨的吳哥文明衰敗、消失,可能與大洪水有關係。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沈川洲與施路易帶領的跨國研究團隊,在科技部卓越領航計畫支持之下,過去10年間進入泰國南部的鐘乳石洞,並對當地的石筍進行沉積年代分析,推斷出過去2700年來,東南亞的降雨以及乾濕季交替的歷史,研究成果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沈川洲指出,居住在低緯度熱帶地區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降雨量則占全球的1/3,因此只要有劇烈的氣候變動,往往會造成生物圈與文明的傷害與浩劫。

根據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2700年來,赤道以北的熱帶地區降雨情況雖在短期內有波動,但長期而言是持續下降。進一步比較現在與2700年前的降雨狀況,沈川洲說明,年平均降雨量大約少了1000毫米,而且未來還是會持續下降。他也提到,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性,北半球熱帶區的乾旱氣候型態,可能與自然的水文震盪有關,而非全球暖化。

除了發現長期的降雨變化,這份研究也有另一個關於古文明的重要發現。沈川洲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指出,柬埔寨的吳哥文明衰敗、消失,可能與大洪水有關係。

沈川洲指出,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吳哥文明的消失與乾旱有關,但是沒有積極的證據證明,反而是同一份研究中揭露在吳哥文明消失之前曾遭遇水壩潰堤與運河泥沙淤積的問題。他進一步表示,吳哥文明大約在西元1430年前後衰敗,而根據研究結果西元1390年到西元1420年間,東南亞遇到極濕潤期並發生大洪水,因此可能造成吳哥文明因此受創。

除了進行東南亞的降雨歷史研究外,沈川洲提到,研究團隊剛做完地中海的降雨歷史,也發現了地中海的幾個文明興衰與降雨的變遷有關,目前研究論文正在審查。此外,他也透露,研究團隊現在正著手進行北非的降雨歷史研究。希望能夠藉由研究,一步一步拼湊出過往環境變遷的軌跡。(編輯:黃國倫)10808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