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靈醫會貢獻台灣逾半世紀 不追弱勢病患欠款

2020/4/7 18:01(4/7 18: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7日電)「哪有需要就去哪服務」,天主教靈醫會秉持這樣的精神,公元1952年到台灣創辦羅東聖母醫院;直到現在,即使在醫院看病付不出錢,神父們規定醫院不准追討,不改顧弱勢初衷。

這樣的傳統其來有自,聖母醫院當年為醫貧民,設「貧民施醫所」、20張「義床」,專供無法支付龐大醫療費用患者,且神職人員明白貧病交迫的痛苦,不但醫病還救窮,協助募款或提供捐助、安排就業。

回顧靈醫會首批神職人員到台灣,選擇當時資源匱乏、貧窮落後的蘭陽平原為行腳助人、行醫傳教的首個據點,於當地購買一間小診所,開始濟世救人行醫救貧,這就是聖母醫院的起點。

許多神父、修士與修女等一生奉獻自己給深受疾病之苦的台灣人,甚至不少神父們還發「神貧願」,終生不支薪、不過奢華生活。

以被稱為「慈悲傳教士」的神父呂若瑟(Fr. Didone Giuseppe)為例,1940年出生於天主教家庭,10歲進靈醫會,24歲時晉鐸神父,25歲到台灣後,先後在澎湖縣與宜蘭縣創辦啟智中心,收容多重障礙、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對家屬而言,呂若瑟就像天使,幫許多折翼天使找到新希望。

據聖母醫院史料記載,出身斯洛維尼亞的外科醫師范鳳龍(Dr. Janez Janez)1952年隨靈醫會到台灣行醫,醫術精湛,1990年過世前在羅東留下8萬多件手術紀錄,從未失誤,被暱稱為「Oki」(日語「大」的意思);蘭陽人常笑說,「看到Oki病就好了一半」。

范鳳龍終身未娶,思思念念都是病患,不但寢室設開刀房樓下,隨叫隨到,24小時待命,更把僅有的零用金都給了病人,還曾發生囑咐要開刀的貧窮病人沒準時出現,他就怒氣沖沖跑到會計室責問是不是向病人收了保證金,害病人不敢上門開刀。

這樣的奉獻感動蘭陽,范鳳龍出殯當天,1000多名鄉親為他送行。

范鳳龍不是特例,今年已94歲的神父李智(Fr. Rizzi Giovanni)初到台灣時,就在當時漢生病盛行的澎湖服務,挨家挨戶送藥物給病人,之後轉到昔日宜蘭丸山療養院照顧肺結核病人;在當時台灣沒全民健康保險時,醫療費用龐大,李智四處募款,幫病人處理最擔心的醫療費用。

已故修士柏德琳(Giovanni Petrin)過去在宜蘭照顧肺結核病患時,多次曾因病人的痰卡在喉嚨出不來,他都冒著被感染的危險,為病人口對口人工呼吸,只隔著幾片薄薄紗布,讓醫護人員與病患親屬動容。

現年83歲的神父謝樂廷(Fr. Rizzi Celestino)以照顧肢體障礙者為終身職志,早期沒雪山隧道時,曾一天奔波來回北宜公路2、3趟,載小兒麻痺症患者到台北市裝義肢、輔具,陪身障者復健。

聖經裡有這麼一段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而呂若瑟、2年前去世的神父呂道南(Fr.Antonio Didone)、李智、謝樂廷、77歲神父傅立吉(Fr. Felice Chech)與81歲修士卡通靈(Cattaneo Davide Angelo)分別在台灣偏鄉照護「最小的弟兄」49年到66年,先後獲頒中華民國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聖母院公關部主任俞芳苓今天說,即使弱勢病患付不出醫藥費,神父們也要求不准積極追討,收不回就變呆帳,醫院現在每年都有上百萬元呆帳,仍不改照顧弱勢初衷。

就是這樣的動人情懷,當呂若瑟家鄉義大利遭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重創後,台灣各界會踴躍捐輸近新台幣1.2億元善款,而聖母醫院創立至今,也已獲頒13座醫療奉獻獎,得獎者包含12名神父、修士、修女、醫師,及靈醫會,印證「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編輯:李明宗)10904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