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2 / 太魯閣族音樂獵人彼得洛.烏嘎 找回失傳的古調

2020/10/4 09:09(10/4 10: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原住民族透過口述及生活模式傳承文化,嘎瑪蘭族工藝師嚴玉英以行動延續香蕉絲編織;太魯閣族獵人彼得洛・烏嘎用溫柔歌聲傳唱古調;布農族作家沙力浪透過文字記錄耆老的智慧、映照祖先的足跡,他們是一群窩在部落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為逐漸消逝的原民文化努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4日電)太魯閣族人彼得洛.烏嘎(Pitayro Ukah)自詡為「音樂獵人」,拿起獵槍他是山林間英勇的戰士,也能帶著錄音機穿梭部落尋覓逐漸消失的古調,用溫柔的歌聲傳承文化。

彼得洛.烏嘎說,太魯閣族古調只有「RE、MI、SO、LA」4個音階,不同的排列組合有長有短,看似簡單但用法很多變,「想說的話就用唱表達,唱古調就像一般對話」,古調可以用來溝通、記錄或是叮嚀,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旋律及歌詞。

「古調是很輕鬆、隨意,還有緩和氣氛的功能」彼得洛.烏嘎說,小時候經常聽到長輩用古調聊天,音量、速度等唱法都能反映當時的心情,他的爸爸是疼老婆的好男人,遇到媽媽「口氣不好」的時候,就用隨機用古調回應,歌詞就是回覆媽媽的話,原本緊張的氣氛就輕鬆很多。

彼得洛.烏嘎和太太薛國芳民國91年前回到花蓮秀林鄉佳民村,在太太的鼓勵下,他們成立葛都桑音樂工作室,開啟長達15年的古調採集工作,帶著錄音機,逐家拜訪耆老,收集旋律,也搜集故事。

各家族古調內容隱含著訓示,不太對外人訴說,彼得洛.烏嘎發揮獵人等待獵物的耐心,一次被拒絕,就多來幾次,等待耆老們放下戒心。他指著額頭上的額紋說,這是要經過GAYA(祖訓)的認證才能擁有,長輩看到他到他的額紋,明白他是遵守組訓的人,大多會願意教導給他。

夫妻倆收集200多首古調,由太太整理編曲,彼得洛.烏嘎吟唱,陸續以「太魯閣傳說」、「東拓」2張專輯出版,分別獲得法國坎城MIDEN國際唱片參展及第26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創作作品等肯定。

彼得洛說,部落神父在生命的最後,曾親口靠著他「這2張專輯我聽了又聽,感覺到整個太魯閣族的文化點點滴滴都在這音樂裡頭,聽了很安心、很安慰」,這樣的肯定讓他感動得落淚,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隨著長輩凋零,採集古調工作也進入尾聲,過去獵人山上狩獵的物品,是要分享給部落所有人,彼得洛.烏嘎將採集來的古調音樂,以分享的精神,傳遞給族人及更多對太魯閣族文化有興趣的人。

彼得洛在音樂工作室從事文化傳承的工作,以山林的經驗為題,講述人文解說及體驗做陷阱、射弓箭等獵人訓練,現在女兒,杜們.彼得洛(Tumun Pitayru)也加入文化傳承行列,在工作室旁成立「KTS文傳創意空間」除了協助導覽外,也承接演出邀約。

彼得洛說,女兒用舞台劇、影像的方式傳承,他則退居幕後,偶爾串場音樂演出,近年也經常接到國內外演唱邀約到歐洲、美國及澳洲等地演唱。

被問到未來還有什麼想做得事,彼得洛說,他貫徹生活就是文化的理念,現在傳承工作有晚輩們撐起,他則有更多時間,重新檢視收集來的古調,也想找回自己家族瀕臨失傳的旋律。(編輯:孫承武)10910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3 / 筆當獵槍 布農族作家沙力浪書寫原民文化
172.30.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