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吳介民:中國研究命題轉變 台灣可從中找契機

2022/1/27 15:4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27日電)受中美對抗局勢,以及中國大陸自身的政經社轉變影響,「中國研究」命題有了新的改變。中研院學者吳介民今天說,「中國研究」面臨不確定的未來,但台灣可從中發現契機。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今天在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的線上講座,以「中國研究在台灣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當前中國研究正面臨不確定的未來,且「相當不確定」。

他指出,目前的中國研究學者感受到最迫切的問題,是中國大陸的學術審查。相較過去,外界與中國的學界交流、田野調查訪談的困難度都上升,不只台灣,西方學術界也常在討論。

不過,因應時代進步,在進出中國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研究學界也可從過去案例、以網路為主的跨境調查、宏觀比較研究等方面著手。

此外,「中國研究」這個議題本身也發生很大變化,中國內外情勢的改變,使中國研究的議題隨之變化。

吳介民說,中國的國際形象在2017至2020年間快速變化,過去被推崇的「軟實力」變為「銳實力」,這點,孔子學院的評價轉變是最典型的例子。同時,美中關係從對抗到新冷戰,加上香港抗爭、疫情肆虐,中國的形象轉變讓「中國研究」命題焦點轉向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及操作。

而在中國內部,極權復返,且更廣泛運用數位工具,達到更全面的監控,並壓縮公民社會空間,這使國際更加關心中國政治與社會體制、國家數位控制等命題,也在近年累積出愈來愈多研究。

台灣早年作為中國研究的前沿與替代,現在的角色也有所轉變。他說,身處中國周邊的台灣,受不同力量拉扯擠壓,台灣的「中國因素研究」就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研究,提供國際屬於台灣的獨特視野,也已與國際接軌,互相滲透、參照。

吳介民表示,美中對抗的新情勢下,台灣的能見度變高,台灣學者應利用歷史契機,加強外文發表及國際學術合作數量,能快速提升台灣在世界的位置。(編輯:陳沛冰/張淑伶)11101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