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印度聖雄交流展開幕 讓民眾更認識甘地

2018/10/2 14:53(10/2 15: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2日電)「愛與和平:印度聖雄甘地暨世界遺產交流展」今天舉辦開幕活動,介紹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生平與印度文化,展覽也引進互動式展品,讓觀眾更了解當時文化背景。

交流展分3主題,包括「真理的力量:聖雄甘地展」展示甘地起居室及遇刺場景復原;「古文明.新印度」介紹印度有形文化資產,展示「查烏舞」面具及「卡貝利亞民俗歌舞」服飾等無形文化資產;「台灣文化遺產展望」以鐵路意象,讓觀眾隨展覽動線,一路從遊歷甘地一生與印度文化,最終回到台灣,展望台灣未來文化資產發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甘地冥誕日舉辦交流展開幕活動,邀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印度—台北協會會長史達仁(Sridharan Madhusudhanan)、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代表田中光、甘地博物館長巴拉特帕雷克(Bharat Parekh)等見證。

蕭宗煌表示,印度是世界上重要古文明國家之一,近年印度電影軟實力崛起,台灣才逐漸普遍接觸印度文化,但對整個國家文化仍是一知半解,很感謝印度—台北協會協會與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協助引進展覽,讓民眾更了解印度。

策展人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江柏煒表示,甘地提倡的非暴力、愛與和平概念,在現在紛擾的國際關係,及世界性全球文化衝突中非常有意義。此外,印度的世界文化遺產值得台灣互相學習,如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印度高山鐵路合作,透過展覽,了解印度保護與經營世界文化遺產理念。

江柏煒說,合作單位包括甘地博物館、印度阿加汗文化信託基金會,透過甘地博物館協助,介紹甘地生平,從在印度成長、英國求學,到在南非發現英國人剝削印度僑民,興起非暴力反抗運動,一直到提倡反殖民地運動推倒大英帝國的歷史。展覽引進互動式展品,讓觀眾更了解當時文化背景。

甘地西元1869年出生在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博爾本德爾,1891年前往英國學習法律,在成為律師後到南非執業,1906年發起第一次真理永恆非暴力抗爭活動,1919年發起第一次全印度的非暴力英國退出印度運動,1930年發起抗鹽遊行,抗議食鹽專營法,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但隔年甘地遭暗殺,享壽78歲。

「愛與和平:印度聖雄甘地暨世界遺產交流展」即日起到11月27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舉辦,11月7日將在文化資產園區舉辦台灣與印度世界文化遺產保存及經營國際論壇,邀印度與台灣學者,交流文化遺產保存、發揚與相關經營議題。(編輯:李明宗)107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