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入戲紀錄片映出文革魂 學者:紅色記憶恐復辟

2019/5/11 19:25(5/11 20: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11日電)紀錄片「入戲」呈現一名中國導演如何藉電影傳達對文革的崇尚,甚至在真實生活重現「批鬥大會」。學者李政亮分析,紅色記憶深烙在中國中年族群內心,隨著美中衝突可能復辟。

2019年城市遊牧影展11日在台北舉辦「入戲」特映會,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政亮、線上紀錄片平台Giloo紀實影音總監鄧兆旻進行映後座談。

「入戲」是由中國導演董雪瑩2012年間拍攝的紀錄片,原先是要拍中國電影產業與演員現況,卻意外拍攝到曾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透過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演員培訓,重新讓紅衛兵、批鬥大會在劇組日常生活間復活。

片中,演員先在北京培訓2個月,每天看文革影片、聽葉京描述對文化大革命的回憶,以及他如何嚮往那段「純真年代」,還有歷經文革的一代,如何在現今創造「新中國」。

紀錄片也拍下演員們一開始練習文革口號、舞蹈時頻頻笑場,但隨後就被送到四川廢棄兵工廠,斷絕一切與外界聯繫,更被要求不得請假,藉此模擬文革時期紅衛兵的集體生活。原先被嘲笑的口號、意識形態,漸漸變得真實。

當其中一名演員江思遠因外公病危,試圖請假時,劇組竟真實上演起批鬥大會。其他演員為他帶上寫有「自私自利壞分子」字樣的高帽、掛上「打倒江思遠」牌子,控訴他破壞電影拍攝進度,並各自訴說為拍這部電影的犧牲,甚至毆打江思遠。

這部紀錄片最終在江思遠離開劇組,電影正式開鏡便嘎然而止。

董雪瑩曾在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部片對我來說是個意外,也帶給我許多痛苦和負罪感,畢竟演員們都不希望在螢幕上呈現這樣的一面。不過我想呈現的是,在集體主義下,人是可在短暫的時間內產生異化的」。

李政亮下午在映後座談時指出,「入戲」真實呈現葉京這一代經歷過文革的「大院子弟」,嚮往當年「反抗美帝」的民族情懷與「紅色記憶」。這也代表,文革陰魂並未散去,如今更可能隨著美中衝突漸漸復辟。

他並以電影「戰狼2」為例,表示這類民族主義電影大部分票房都落在二線城市。這證明中國的「小鎮青年」,將是集體主義興起的主力;不過,在一線城市的年輕族群,則對這些現象有所反思。

李政亮認為,台灣夾在美中之間,很容易成為北京的出氣筒。面對中國大陸民族主義高漲,民間更應該加強與這些清醒聲音交流,「雖然(清醒的年輕人)不多,但只要凝聚就有力量」,如此才能有效反抗民族主義對台灣的影響。

鄧兆旻則認為,董雪瑩透過明快的剪接,將紀錄片聚焦在「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拍攝過程的真實事件,避免帶入過多文革歷史素材,反而更能讓觀眾知道,這些事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邊,「這是很聰明的決定」。

「入戲」曾入圍北歐最大電影節「哥德堡電影節」,2018年則入圍中國獨立影展「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但此後,再也沒有在中國大陸播映。今天是首次在台灣播映,預計下周會在Giloo紀實影音上架。(編輯:林克倫)10805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