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許菁芳讀《奶奶的夏威夷祭祀》:緬懷阿嬤的拜拜不只一種【書評】

2022/12/27 08:58(12/27 10: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韓國作家鄭世朗新作《奶奶的夏威夷祭祀》,以一家人赴夏威夷祭祀開始,訴說奶奶波瀾壯闊的人生故事。(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韓國作家鄭世朗新作《奶奶的夏威夷祭祀》,以一家人赴夏威夷祭祀開始,訴說奶奶波瀾壯闊的人生故事。(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台灣讀者對韓國作家鄭世朗的印象,可能來自Netflix「非常校護檔案/靈能教師安恩英」,這部改編自鄭世朗原著的科幻影集五彩繽紛,輕巧暢快,她的新作《奶奶的夏威夷祭祀》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從一家人赴夏威夷舉辦祭祀開始,娓娓訴說奶奶波瀾壯闊一生的故事。中央社越洋專訪鄭世朗的內容即將推出,在這之前,先來讀讀作家許菁芳的書評(本文涉及部分劇情)。

緬懷阿嬤的拜拜不只一種

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起皮克斯動畫「可可夜總會」。「可可夜總會」的電影主角是個小男孩米高,他的家族享有一份成功的製鞋事業,由米高的太祖母白手起家。米高非常具有音樂天賦,也很想要追求歌唱夢想——但是,米高的太祖父曾經因為歌唱事業而離棄妻女,太祖母留下的遺訓就是子孫不得從事音樂工作。米高因此相當矛盾壓抑。然而,契機出現在亡靈節(El Día de los Muertos),米高意外穿越了陰陽界,來到亡靈的世界;他能獲得太祖父的祝福,甚至幫助太祖父與太祖母和解嗎?

打破犧牲、受害視角,認識阿嬤的真實面貌

「可可夜總會」與《奶奶的夏威夷祭祀》的主角都是一位能幹而極具個人魅力的女性長輩,而且故事場景都是在這位祖母逝世多年之後,由兒孫展演她遺留在人世間的身後事。這是深具意義的敘事,不只將焦點放在女性的家族領袖身上,這位女性的家族領袖還同時領導著事業、家庭與社群——而她們的多方發展更是充滿著複雜而細緻的情節,包含親密關係的傷害、為子女的付出、多面向的藝術創作。至今,許多人對阿嬤的想像與投射,都還是從犧牲、受害的扁平結構出發;但這兩部作品都成功地編織了多方說法,也提供足夠長度的生命歷程發展,讓讀者體會到女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能動性。換言之,兩部作品都立體地捕捉了女性家族領袖的真實面貌。

不過,若是比較「可可夜總會」與《奶奶的夏威夷祭祀》,有一項關鍵的差異是:《奶奶的夏威夷祭祀》當中的沈時善,在有生之年,已經很大程度地療癒了她個人的創傷。因此她遺留人間的,多是愛,不是問題。換言之,後人不需要扛著奶奶的創傷,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的人生,甚至是在奶奶留下的文明基礎上,再創新貌。

接納自身的痛苦,是為找回開創自我的力量

沈時善是親密暴力的受害者,但她並沒有讓受害事件定義她的人生。小說中,年輕的沈時善曾經與來自德國的知名藝術家馬提亞斯・毛厄有過一段關係,而他並未善待她。馬提亞斯留下一幅以她為模特兒的肖像畫,畫名相當輕浮,稱呼她為「我活潑的夏威夷奶子」(My perky Hawaiian tits)。在德國共同生活的那段時間,沈時善是傭人、助手、出氣筒,不是平等的伴侶——「我結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喪失了性能力,所以他會透過暴力把這種扭曲的慾望發洩出來」。甚至在她決心離開時,馬提亞斯還在盛怒之下向她投擲一把油畫刀,「直接插在我手臂上」。或許出於愧疚,也或許愛本身就內涵眾多人的黑暗面,馬提亞斯自殺後將畫作與地產留給沈時善,世人因此對他們的關係多有揣度,甚至批判。

沈時善面對這個影響她深遠的男人,未必原諒,但有接納,讓這段關係以其複雜與真實的樣貌留在過去。她說,「我們之間的事情並非人們描述的那麼美好,也沒有到難以啟齒。」接納過去的心量,允許她掌握自己新的人生。換言之,這段扭曲的關係以其扭曲的真實停留在過去,她因此能夠前進,創造自己的人生,成為同等複雜而豐富的生命主體。小說中以引文的方式拉出第二條敘事軸線,是小說本體的景深,讓讀者認識到沈時善如何成為韓國文化界名人。她的才華以多種形式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繪畫,也大量產出文字作品,其獨特的洞見與語言讓她成為意見領袖。更重要的是,她慷慨待人,廣結善緣,在政局艱難時收留異議份子,在年輕藝術家的低谷鼓勵他們。

我意識到,接納自身的痛苦,將擁有巨大的力量。沈時善生時沒有緊抓創傷不放,她的餘生,重點在她如何「生」,而不是她如何被「餘」下。在她身後也沒有留下仇恨,既然她已接受了自身過去,兒孫輩也無需復仇——即使曾有人錯誤地對待家族的長輩,兒孫也不需要以受難者家屬為唯一的定位。小說中,沈時善的眾多兒女孫輩抵達夏威夷,團聚紀念祖母忌日之時,也一起去看那幅奶奶的畫像。眼見受人尊敬愛戴的祖母被人輕蔑地稱為「夏威夷奶子」,必定是不好受的吧。不過,這樣的輕浮明擺在世人眼前,顯現的是一項沉重的現實:這不是第一次有影響力的男人羞辱女性,也不是最後一次。這段遺憾的關係已經成為過去,若要有人感到羞愧,應該是已經作古的馬提亞斯,絕不是沈時善,也當然不會是沈時善的後人。

遭逢重大變故的人,當然世界從此不一樣。但面對重大的傷害,最好的行動是讓歷史成為歷史:接納不是為了原諒他人,而是為了讓真實的痛苦流過生命長河,允許自己前往下一個階段,有更進一步的人生。

對生命與愛的熱情 是最美好的傳承

沈時善所涵養的接納力量,也顯現在她作為家族領袖之上。若要子孫飛黃騰達,首要是允許人們成為他們自己。真正的子(女)承父(母)業,來自於真心的嚮往與超越,不來自於強迫與安排。小說中的沈時善,在子女成長期間其實根本忙得團團轉,顯然不是能夠手把手檢查功課安排才藝班的母親。但任何一個有力量的母親,都會養育出獨立而傑出的子女。沈時善的子女有藝術家,也有科學家,她的媳婦女婿,也各有精采的生命故事。她的愛很廣大,她用自己的方式愛每一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她的孩子。甚至是她第二任丈夫在前一段婚姻生下的女兒,沈時善也自然而然地納入麾下。當別人稱讚毫無血緣關係的繼女具有藝術天份,沈時善理所當然地回應著,「當然,因為她很像我」。這是多麽自然的一份大氣度。

隨著小說情節開展,沈時善的兒女孫輩在夏威夷各自展開短短的尋根之旅。他們約定好,要在這個地方,尋找最美好的一項事物,帶回來紀念祖母。於是有人去學習草裙舞,有人去衝浪,有人拜訪了美術館,也有人專心看著野生鳥類,甚至有人天天跑去吃同一家美味鬆餅。我尤其喜歡以鬆餅與甜甜圈紀念沈時善的橋段。因為絕佳的美味無法延遲,只能在當下發生,沈時善的女婿补泰浩精細實驗了20分鐘的賞味期,計算腳踏車程,以求在最好的一刻讓所有家人都吃到熱呼呼的甜甜圈;而孫女补和秀甚至把鬆餅店的老闆請到下榻處,現點現做,是唯一適合的方式,向祖母致敬。那樣小心翼翼對待美好食物的態度,也是小心翼翼對待生命的態度。美食要在最恰當的時機入口,而生命要在當下發生。

逝者雖然不可能享用熱氣甜蜜的點心,家族後人只能以最珍重的態度,與生者分享祭品——但祭祀本就是藉死亡的事實,延續生命之流的禮儀。家族拜拜是以這樣一幅大快朵頤的景象作結,若沈時善真有在天之靈,應該會非常欣慰。(編輯:曹亞沿;書評由時報出版授權)1111227

許菁芳
高雄人,作家,學術工作者。現職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法律碩士。中文創作著有散文集《台北女生》、《甘願綻放》、《疫之生》。評論散見報導者、端傳媒、OKAPI、OpenBook、獨立評論@天下、關鍵評論、女人迷、皇冠雜誌等平面與網路媒體。

奶奶的夏威夷祭祀
奶奶的夏威夷祭祀
  • 作者|鄭世朗
  • 譯者|胡椒筒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2/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