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30多年非洲6國 農技團老技師耕耘人道外交

2018/6/6 15:41(6/6 18: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6日電)76歲的吳德本一生有30多年待在非洲6國,擔任台灣農技團的農機後援工作。他說,這6國現在都跟台灣沒邦交,但是他和農技團在非洲的付出不會因此而不值得,這是人道回饋。

吳德本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談到參加農技團的起心動念,是在台糖看到「今日美國」影片,他經歷過美援年代,一直想著「我是不是也可以去援助別人?」當有前輩推薦他參加農技團時,自然而然就參加了。

民國31年次的吳德本,20多歲前往非洲,民國100年回國定居,非洲經驗30多年。他說,他不是去教當地人怎麼種植作物,而是扮演台灣農技團的後援,負責選購機具、用機具整地、引水灌溉等。

他的非洲旅程第一個站是中西部非洲海岸的加彭共和國,當年是民國56年,靠海、有河川的加彭,土壤肥沃,當地人民平日帶著一把刀、放陷阱,就地取得作物、獵物食用,天性上較順應自然環境;農技團帶著他們施作水利設施、種水稻、量產糧食,這一待5年。

之後,他奉派到非洲東南內陸的馬拉威共和國。他說,這個國家土壤貧瘠、不肥沃,當地人愛滋感染嚴重,當年進到醫院的患者,99%感染愛滋病毒。

在吳德本眼中,馬拉威國家貧窮,國民因為窮而肯做,因為不做就沒有東西吃,跟著台灣農技術種旱稻的人,生活改善了,買得起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吳德本也經歷了台美斷交,他說,斷交前他回到台灣,婚後再赴象牙海岸共和國,協助當地趁著雨季種植價格較好的旱稻,收獲稻米銷售,當地人們跟著農技團投入2、3年後,吳德本看到他們買得起腳踏車,臉上帶著高興的表情。

台灣和象牙海岸斷交後,吳德本選擇留下,自己也曾嘗試經營鳳梨生鮮外銷法國的農業。後來,他去了中非共和國4、5年,也是協助當地人學習種植旱稻。

在中非共和國,吳德本看到了另一種強悍的民情文化,當地人也會製造假車禍取財。隨後4年,他轉往塞內加爾共和國,又回到靠海的國家,協助他們耕作水稻、旱稻兩種作物。

最後一個他參與援助的國家是布吉納法索,時間長達10年之久,民國95年他回台辦理退休,爾後又返回布吉納法索從事農業。民國100年才回台定居,跟子孫享受天倫之樂。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非洲這6國都跟台灣沒有邦交了,但是他不會覺得這一切會因為斷交就不值得,「這是人道!」他樂在其中。(編輯:陳清芳)10706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