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拜習會分析:中國對美姿態放軟 但兩國對抗依舊

2023/11/17 20:35(11/17 20:4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5日在舊金山會談。(圖取自facebook.com/POTUS)
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5日在舊金山會談。(圖取自facebook.com/POTUS)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7日電)眾所矚目的拜習會落幕,分析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聲明,多名學者認為,北京希望透過緩和立場和減少對抗的語氣,緩解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但美中對抗的本質仍沒有改變。

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澳洲國立大學(ANU)政治學者宋文笛說:「在官方發表的新聞稿中,習近平表示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計畫,他還指出,中國沒有輸出其意識形態,顯示出其地緣政治野心的範圍明顯縮小。」

他說,這些訊息與習近平之前宣稱的「東升西降」形成鮮明對比。

宋文笛指出,或許中國體認,之前的強硬外交姿態對本國經濟不利,「中國的經濟困境也許跟上了它的外交言辭」。

對於習近平也提到兩國的「共同利益」,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Singapore University)政治學家莊嘉穎指出,許多領域中美共同利益廣泛,既包括經貿、農業等,也包括氣候變遷、人工智慧。

他說,在當前情勢下,兩國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

對於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台灣議題的交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中國事務分析師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習近平15日與拜登會面的講話相對簡短。

她說:「過去,你會看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表述很長,但這次語氣不同。」

不過蕭嫣然也發現,雙方正尋求緩和台海局勢,特別因台灣即將舉行選舉,這可能給兩國關係帶來未知,並可能看到緊張局勢爆發。

雖然來自中國聲稱的訊息似乎更積極和緩,但是蕭嫣然認為,美中關係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即使中國繼續說它認為這不是一種競爭關係,但這仍然是一種競爭關係。它將繼續視華盛頓為現實中的關鍵競爭對手。」

她說,拜登與習近平會晤的最大成就在於,替明年將要發生的關鍵事件提供若干保護,包括台灣和美國的總統選舉。(編輯:曹宇帆/楊昇儒)11211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誰是拜習會贏家? 德國專家:美中各有斬獲
172.30.14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