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一帶一路PK全球基建夥伴 中國與美歐外援競逐加劇

2022/8/23 19:10(8/23 21: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與美歐外援都加重地緣政治考量。圖為美國與中國國旗。(中新社)
中國與美歐外援都加重地緣政治考量。圖為美國與中國國旗。(中新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台北特稿)中國8月中宣布免除非洲17國共23筆債務,想緩解其外援帶來的「債務陷阱」爭議;而七大工業國6月提出5年6千億美元外援大餅後,8月終於出現一筆跨洲投資案。這顯示兩方外援將更配合各自地緣政治利益、升高競逐。

從斯里蘭卡國債危機、柬埔寨成中國詐騙集團據點,到波羅的海3國皆退出中東歐與中國合作機制,這些事件的背景都與中國「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在其他國家進行的如何了?

  •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標榜將對沿線國家投資9000億美元,試圖讓菲律賓、越南等國彈性調整南海戰略,以爭取中方資金發展經濟。然而一帶一路發展至今,紐時就直指中國藉「一帶一路」的全球投資與貸款計畫,設下債務陷阱令一些國家上鉤。
  • 斯里蘭卡:中國在斯里蘭卡投資工業區、提供2億5300萬美元資金協助建造機場、並在赫班托達港上也投資15億美元。眾多的基礎建設讓斯里蘭卡積欠中國數十億美元的債務。2017年12月斯里蘭卡用赫班托達港99年的承租權以換取中國免除11億債務,中國成功在印度洋拿下控制點。
  • 馬爾地夫:馬爾地夫接受中國援助興建部分關鍵基礎設施,卻因此債台高築,讓中國成為主要債權人。未來若無法償還債務,中國可透過要求股權一步步掌握馬爾地夫資產。
  • 尼泊爾:尼泊爾原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其中一個主要結盟國家,但卻已一連收回2個與中國企業合作開發案,並改採全球招標。
  • 馬來西亞:前任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因涉嫌貪汙被捕後,所有中資項目都在重審,首相馬哈地上任後,擬推翻多項前任首相核定的建設,其中包括價值140億美元、已經動工的東海岸鐵路,其85%資金來自中國國有的中國進出口銀行;並取消中國承建、由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新隆高鐵計畫。
  • 泰國:泰中鐵路目前工程進度延宕,全長253公里的第一期工程原預計2021年通車,但據泰國媒體報導,2018年3月底僅完成試驗路段(長約3.5公里)7%的路基工程。
  • 印尼:被視為「一帶一路」在印尼的指標、連接雅加達與萬隆的高速鐵路,原定2019年完工,因徵地、資金等問題延期。業者表示,預料2023年10月可如期營運。
  • 菲律賓:除了大馬尼拉巴石河上的2座橋樑已經動工之外,其餘中菲簽署的基礎設施等多項合作,仍是空中畫餅,這2座橋樑是否為「一帶一路」的項目,也並不明確。2023年1月,中菲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願持續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 義大利:前總理孔蒂2019年簽署協議後,義大利遭到華府和布魯塞爾批評。這項合約於2024年初期滿時,羅馬繼續參與計畫的可能性極低。
看更多
關閉
」計畫有關。連串負面新聞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18日視訊主持「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時,宣布免除非洲17國截至2021年底剩餘的23筆無息貸款債務。

這個舉動有多慷慨,因中國未公開債務免除總金額,難以判斷。不過根據德瑞爾(Axel Dreher)等5名學者合著的「指望北京」一書(Banking on Beijing,尚無中文版,bank on意為指望,也有金融雙關涵意),中國外援金額「借的遠比捐的多」,而對非洲則是以捐為主。換言之,王毅的宣示從全貌來看,恐怕只是「意思意思」。

德瑞爾等學者將中國資助海外國家的模式分成「援助」(aid)與「借貸」(debt)兩大類,他們分析2000至2014年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對138個國家的4327個計畫,發現總額3517億美元(以2014年幣值計算)中,23%屬於捐助或低利貸款,61%屬於接近市場行情的融資,另有16%較難分辨。

在接受資金的國家中,非洲地區占了中國「援助」金額的一半,亞洲和中東歐國家則是借貸居多,俄羅斯更是中國最大「債務人」。

中國自2013年起的對外金援幾乎都納入「一帶一路」框架,德瑞爾等學者另以2013至2017年的資料初步分析後,認為「借大於捐」的模式並未改變。因此他們比喻中國已從「慈善家」變成「銀行家」,絕大比例的海外合作計畫並不能用一般定義的「海外發展援助」(ODA)來理解。

吉爾朋(Anna Gelpern)等另5位學者在去年發表的文章則爬梳100份中國外援計畫合約內容,發現中國是個強勢且商業頭腦靈活的金主,大部分合約都有更加保障貸方權益的條款。

這些研究反映了中國埋下「債務陷阱」的疑慮,也顯示它每年平均850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元)、是美國等其他大國2倍以上的龐大外援計畫,除了外交目的,還帶有輸出內部過剩生產力及外匯存底的動機。這個與他國大不相同的模式,受到越來越嚴厲挑戰。

另一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8月上旬出訪非洲時,宣布投資6億美元打造從東南亞、中東、非洲連到歐洲的1萬7千公里海底通訊電纜。這是七大工業國(G7)自6月提出「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PGII)以來,極少數浮出的具體案件。

據德瑞爾等學者分析,過去美歐的外援絕大多數都是「援助」甚於「借貸」。如今G7的計畫則強調「投資」,除了公共資金也要向民間企業機構籌資。同時,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不具名歐盟官員表示,未來這些計畫不能再過於傾向傳統的發展(指協助低開發國家的建設),「我們需要聚焦在地緣政治」。

美歐外援不想只做「慈善」而要民間加入投資,在企業需計較成本效益下,計畫成形速度必然不如官方主導的中國,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學者金(Stefanie Kam)認為,西方模式較能遵循成熟的國際標準和規則,對比不透明的中國模式更有助於因應當前世界發展課題,例如綠能轉型。

她另指出,中國也在調整外援方向,從過去傾向鐵路橋樑、電廠的硬體計畫,轉往軟性建設如數位、醫療、教育這些西方歷來較著重的項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近年大手筆外援計畫有趨緩現象,例如對非洲的貸款從2019年82億美元降到2020年的19億美元。

縮水的部分原因是疫情限制,由此也可見,當中國因過度防疫政策使經濟下滑,對外可揮灑資源變少,將更集中在地緣政治重點地區,例如太平洋島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劉宗義在「環球時報」撰文也指出,一帶一路未來會聚焦在中國周圍,特別是東南亞。

因此,當中國與美歐外援都加重地緣政治考量,也都看重數位和綠能經濟等領域,不再「各自為政」而會眼觀對方,競逐的激烈度將隨之上升。(編輯:林憬屏)1110823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