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國與越南尋求貿易協議 中國障礙難解

(中央社台北27日電)曾是中國商品輸美避稅重要轉口國的越南,4月初因此被美國川普政府課徵46%的「對等關稅」,並被要求採取措施防堵中國商品轉口。但美媒報導,即使是越南自製的商品,許多原料也來自中國,中國這一角色成為越南避免美國課重稅的最大障礙。
此外,中國企業至今持續湧入越南的投資和員工招聘,也使美國與越南尋求貿易協議複雜化。
紐約時報報導,越南的挑戰,在於證明輸往美國的產品是「越南製」而非「中國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倚重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直指「中國利用越南轉運逃避關稅」,日前更稱呼越南是「中國的殖民地」,可見越南處境的尷尬。
越南官員正加緊在90天的談判期結束前與美國達成協議,磋商仍在持續。川普政府希望越南加大力度,打擊那些為了避稅而將商品經越南轉銷美國的中國公司,越南5月為此成立了特別工作組,打擊走私、貿易欺詐及「貼上『越南製』假標籤的出口行為」。
報導指出,儘管越南政府作出了上述努力,但川普政府的官員仍表示「這還不夠」。美國政府對轉口問題的看法,超出了外界一般的定義,對依賴中國原物料生產商品的國家帶來了巨大壓力。
問題就在於,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依賴中國供應的生產物資。因此,隨著商品生產從中國工廠轉移到他國工廠,中國對鄰國依然激增的出口,大部分可能是工廠使用的原物料。
報導指出,制止成品非法轉運已經不容易,而切斷各國與中國的供應鏈更為複雜。美國人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含有來自中國的原物料,無論是孩童玩具裡的塑料、鞋子裡的橡膠,還是襯衫裡的線。
對於越南的紡織和服裝工業來說,把中國排除在外將是個巨大的問題。越南紡織服裝協會副主席陳如松(Tran Nhu Tung)表示,越南紡織廠使用的原料中,約有60%是從中國進口。
陳如松指出,「沒有中國,我們就造不出產品,越南沒有製造成衣的原物料」,而「沒有美國,越南就沒辦法出口成衣」。所以越南政府必須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找到平衡,但這並不容易。
為爭取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越南提出增加購買農產品和波音飛機等美國商品,並限制中國商品經過越南運往美國。但是,中國企業至今持續湧入的投資和招聘,卻繼續使事情複雜化,中國大型電商平台希音(Shein)就是一例。
報導指出,希音最近就在越南南部的隆安(Long An)省大舉招聘2000名工人,負責對皮包、服裝、鞋類等時尚商品進行分類與包裝;同時要把中國進口的線材和化學染料等原物料運進倉庫,再送到附近的工廠生產服裝。目前,希音招到了一半員額。(編輯:邱國強)1140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