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5/9無酒日 衛福部提醒「安全飲酒量」不存在

2025/5/7 19:42(5/7 20: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聚會飲酒示意圖。(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聚會飲酒示意圖。(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7日電)無酒日將至,衛福部今天指出,台灣民眾半數無法有效代謝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其已被世衛組織證實為1級致癌物;提醒安全飲酒量不存在,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罹癌風險。

每年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衛生福利部今天透過新聞稿提醒,「沒有安全飲酒量」,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衛福部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證實,酒精飲料代謝產物「乙醛」為1級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及乳癌等7種癌症有明確關聯。

衛福部說明,酒精飲料進入人體後,會經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乙酸,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人體。然而,過去研究指出,台灣民眾因基因特性,近50%的人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無法有效代謝乙醛。

當乙醛停留在體內時間越長,越容易累積,增加致癌風險。衛福部表示,若發現喝酒後,很容易出現臉紅、心悸,代表體內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應及時停止飲酒。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為響應台灣無酒日,衛福部設立的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與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及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已共同辦理「台灣無酒週啟動記者會」,並在今天及5月9日在馬偕紀念醫院辦理系列衛教宣導與專題講座,盼提升公眾意識,擴大推動健康不飲酒文化。

衛福部呼籲,飲酒危害身心健康,民眾應勇敢面對問題性飲酒,及早接受治療;對於自願接受治療者,衛福部補助每人每年新台幣4萬元酒癮治療費用,有飲酒困擾或疑似酒精成癮的民眾,可透過免付費戒酒專線 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或至全台136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編輯:吳素柔)11405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