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元宵乞龜 各宮廟比過年更熱鬧
最新更新:2019/02/13 21:16

澎湖地區早年每到元宵節,各廟宇都有大小不一的肪片龜供奉在神桌上,讓善男信女前來乞求,這個傳統乞龜文化淵遠流長,至今年年元宵節各宮廟多會打造米龜供民眾來「乞龜」。圖為白坑村玉聖殿1萬2000斤的米龜。中央社 108年2月13日
(中央社澎湖縣13日電)「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是元宵節慶的重頭戲,其中澎湖元宵文化系列活動將16日登場,各大小廟宇都有乞龜等習俗,澎湖的武轎也將出動繞境,為元宵掀高潮,比過年還熱鬧。
澎湖縣長賴峰偉與防區指揮官呂坤修將軍等人,今天在馬公觀音亭主委王順輝陪同下,依循傳統為3000和1000斤等2隻米包龜點睛,之前也先行為天后宮8000斤大米龜點燈,為今年的元宵乞龜活動拉開序幕。
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9澎湖元宵乞龜祈福趴趴GO」活動,16日在馬公文澳城隍廟開跑,提供1萬套平安龜紀念幣及800個菊島浩克綠蠵龜公仔,在全縣10座宮廟可乞求。非澎湖籍遊客依乞龜摺頁,前往指定廟宇蓋滿5個集章,再持機、船票及身分證件,可至澎湖機場旅遊服務中心或澎湖遊客中心兌換公仔,兌完為止。
賴峰偉表示,「元宵玩三暝」,在澎湖元宵節又稱小過年,比過年還熱鬧,全縣有200多座大小廟宇,在元宵節都有乞龜、過平安橋、武轎繞境、猜燈謎或摸彩等活動,歡迎各地前來澎湖過元宵,體驗特殊的乞龜文化。
澎湖早年每到元宵節,各廟宇有各式大大小小的肪片龜,供奉在神桌上,供善男信女加心願來乞求,這傳統的上元乞龜文化,源遠流長迄今超過200年,澎湖天后宮在民國76年首次將肪片龜改以堆砌8000斤米包龜。
澎湖堆砌米包龜大部份由馬公陳兆慶與孫一中等人堆砌,今年除受邀遠赴大陸泉州堆砌5萬斤大米包龜外,澎湖也有10餘處宮廟受邀堆砌10餘隻,其中與白坑玉皇殿1萬2000斤,至於湖西龍門觀音宮最大一隻2萬斤米包龜,堪稱最大的一隻,13日將完成堆砌,趕在元宵節前完成,至於黃金龜仍由馬公鎖港北極殿的260兩最大,將是元宵乞龜文化活動,最大的亮點。(編輯:吳佳穎)1080213

澎湖縣馬公觀音亭製作特色元宵龜,將自19日元宵節起連續3天舉辦乞龜活動,13日由縣長賴峰偉為靈龜開光點睛。(澎湖縣政府提供)中央社 10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