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瑞典國民醫師:現代人憂鬱沮喪失眠 都是手機惹的禍【書摘】

2022/1/12 13:02(2024/1/28 08: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根據研究,現代人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盯著手機4小時。(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根據研究,現代人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盯著手機4小時。(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你已經聽過很多有關3C產品(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如何殘害現代人身心健康的論述,但是禁止小孩玩手機的大人們自己卻片刻也離不開它。根據研究,現代人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盯著手機4小時。就算不使用,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瑞典「國民醫師」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2018年底出版《拯救手機腦》,在瑞典大賣,去年在日本銷售突破60萬冊。他從人類演化史的面向切入,逐一分析為什麼閱讀紙本書的吸收效果比電子書好、 為什麼手寫比直接在筆電打筆記效果好、為什麼3C戒斷症狀跟毒品那麼相似。

韓森的結論是現代人的大腦已經落後於這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我們的外殼或許是21世紀的,但內在的硬碟、驅動器卻仍然是漫長演化史的遺留物。因此,即使精心設計過、就是要你上癮的社交媒體透過按讚、留言等反饋讓你感覺良好、與全世界連結,你的大腦仍會感到負荷超載,失眠、焦慮、抑鬱和倦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後果。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這本日本2021年暢銷書的論點。

你的大腦不適合數位化社會

這本《拯救手機腦》內容說到人類的腦並不適應這個數位化社會。然而在COVID-19疫情危機下,手機成為人們對外聯繫的命脈,這本書還是該讀嗎?我認為,正因值此之際,更是非讀不可。

現今成年人每天花費4小時在手機上,十幾歲的年輕人則是4-5小時。人們的行為模式在這10年中的變化是人類史上最快速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比起所謂的手機使用時間等細節,我們所要面臨的是更重大的問題。身為精神科醫師,我發現因為精神狀態不佳而就診的人愈來愈多了。在瑞典,成人之中竟然每9人就有一人以上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其他許多國家也出現同樣的統計數據。這些數字隨著我們這幾十年來的生活富裕、GDP(國內生產總額)的上升而增加。明明生活有了良好改善卻反而變得不健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研究,就算不使用,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究竟出版提供)
根據研究,就算不使用,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究竟出版提供)

本書就是在試圖理解矛盾現象的過程中孕育而生。為何有這麼多人明明物質上不虞匱乏,卻感覺不安?儘管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與他人有所連結,卻又為何感到孤獨?後來,我漸漸可以理解,有一部分是因為現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對人類而言性質差異非常大。這種不對稱的現象,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周遭的環境與人類進化的結果不一致,對心靈造成了影響。

汽車、電力或手機,對你我來說都是極為自然的存在,甚至難以想像沒有這些東西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然而現今這個社會,不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瞬間。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有99.9%的時間依靠狩獵與採集為生。即使到現在,我們的腦部還是維持在適應當時生活模式的最佳狀態。人類的腦在這一萬年來並沒有變化─這就是現實。以生物學來看,你的腦子還活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

或許有人覺得「那又如何?」「難不成要叫我們搬去森林裡,過著獵鹿的生活嗎?」當然是不可能叫你那麼做,只不過就生物學而言,熱帶草原時代尚未改變的這個事實,是個重要關鍵。我們藉此來理解何以人類必須有睡眠與運動,還有人們彼此之間是否具有強烈需求。

若是長期漠視這樣的需求,精神狀態就會變差,只不過我們似乎長年累月無視於這樣的事實。睡眠時間減少了,近十年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接受睡眠障礙治療的年輕人人數都暴增。例如在瑞典,相較於2000年左右,現在因為失眠而就診的年輕人竟達8倍之多。

身體活動的機會也減少了,不再以過去那樣的方式與他人見面。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感覺比過去更孤單。而且這是早在因應疫情而減少外出之前就有的現象。

《拯救手機腦》從書封到章節主題都是重製世界名畫,在世人熟悉的維納斯、蒙娜麗莎、梵谷畫面裡加上手機,KUSO之餘也提醒讀者換個角度思考手機的影響。(究竟出版提供)
《拯救手機腦》從書封到章節主題都是重製世界名畫,在世人熟悉的維納斯、蒙娜麗莎、梵谷畫面裡加上手機,KUSO之餘也提醒讀者換個角度思考手機的影響。(究竟出版提供)

睡眠、運動,還有與他人的連結,是保護個人免於精神失調的3項重要因素。這也是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的。這些活動一旦減少,身體狀況就會變差,這是因為缺少了維護身體的要素。由此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明明生活更舒適了,精神狀態卻變糟了。

現代社會與人類歷史之間的「不對稱」扮演重要關鍵的部分,不僅在於人類的心靈狀態。舉例來說,看看COVID-19危機,整個地球似乎就像是停留在2020年的春天一樣。來自電視、電腦或手機的訊息一整天不停歇。從世界各個角落送達的感染者與死亡人數報告,簡直就像一場新聞資訊風暴。其結果,讓許多人因此感到莫名的壓力。

你的大腦被駭了

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數位產品是重要的工具。它可以讓我們遠距工作,或是不用出門便與朋友家人取得聯繫。對我來說也一樣,手機是個命脈。在家中自主隔離時,手機為我跨過那堵牆秀出了全世界。若非如此,簡直要感覺那牆壁一天天往自己逼近似的,讓人透不過氣。

疫情危機當下,數位工具就像是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透過研究可以看見,如同設定得很馬虎的個人電腦容易被駭一樣,我們的腦部同樣可能被駭。聰明的企業早就已經利用了這一點,他們藉由生產一些博取眾人目光的商品來達成目的。如果你以為每當我們從口袋裡拿出手機是依照自己的意願在行動的話,可就大錯特錯。經營臉書、Line與Instagram的企業就成功地駭入了我們腦子裡的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在這十年之中,完全稱霸全球廣告市場。

也有人認為只要適應新科技就好,我並不同意。因為不是人類要去順應科技,而是科技要來配合我們才對。照理說,臉書或其他那些社群媒體應該也可以開發成讓人用來實際會面的工具,同時也可以是不影響睡眠、用來動動身體的工具,甚至防堵不讓假訊息流竄擴散。

之所以沒有那麼做─就是因為錢。你在臉書、Instagram、推特(Twitter)或Line上面所耗費的每一分鐘,對企業來說與黃金等值。因為可以賣廣告。他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從我們身上剝奪大量的時間。就在這種競相博取你我關注的競爭中,他們的技術更上一層樓。於是我們又耗費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然後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就愈來愈少了。(書摘為究竟出版授權,小標為中央社所加。編輯:黃淑芳、簡莉庭)1110112

(究竟出版提供)
(究竟出版提供)

書名: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作者:安德斯・韓森
譯者: 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出版
日期:2022/0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