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高齡肌少症患者80%不自知 小腿粗細透露警訊

2019/10/24 17: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4日電)台灣高齡人口急遽增加,肌少症問題浮出檯面。醫師表示,高齡肌少症患者多達80%不自知,實際上只要測量小腿圍就能判斷風險高低,若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33公分就應提高警覺。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今天表示,由於台灣5到10年間高齡人口增加速度太快,高齡者肌少症問題逐漸浮出檯面,根據統計,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發生率約為7至10%,然而,僅有20%老年人知道自己有肌少症,其餘80%全然不知。

彭莉甯說,根據研究,一旦步入40歲,身體肌肉量將以每十年3到8%速度流失,隨年紀增長而加速,大約有30至40%肌肉會在50歲至80歲間流失,導致肌少症上身。

她解釋,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肌肉流失影響身體機能的疾病,近年已被國際認證為正式的疾病種類,患者走動時容易累、沒力、跌倒,久而久之不僅體力、代謝機能會變差,甚至會影響情緒、食慾、精神狀態,同時增加跌倒受傷風險。

想避免肌少症上身,飲食相當關鍵,彭莉甯指出,人體必需補充蛋白質才能合成肌肉,但許多老人家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更加清淡,很多肉類都不吃,有人甚至因為吃素連蛋都不吃,導致營養不均衡,肌肉流失也愈來愈快。

彭莉甯建議,老人家三餐都應補充蛋白質,例如肉類、蝦子、豆腐、牛奶、雞蛋、豆漿等都是相當好的蛋白質來源,讓肌肉可以平衡生長,也可以利用營養補充品補充蛋白質。

彭莉甯說,以往診斷肌少症,會先了解握力、走路速度是否明顯下降,才會進一步檢測肌肉量,最後才確診,但民眾平時很難自己測量握力,發現時往往已為時已晚,尤其華人肌肉量較少,活動力退化、身體機能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亞洲國家不斷尋找更容易的自我檢測方法,以便及早警覺。

國際間近年研究發現,小腿圍粗細和肌少症預後風險息息相關,日本研究也顯示,若雙手可順利圈住小腿最粗的部位,甚至還留有空間,代表小腿過細,未來肌少症風險將是常人的6倍,死亡率也明顯增加。

彭莉甯指出,有了這項發現,亞洲今年底前將針對肌少症訂出最新診斷標準,凡是年齡65歲以上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可能就是肌少症危險族群,建議進一步評估握力、走路速度來確診,儘早展開飲食控制和運動,避免更多危害發生。(編輯:張芷瑄)10810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