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花蓮黃金蜆殼與墨玉入泥釉 洄瀾窯創新又在地

2020/11/17 16:26(11/17 18: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7日電)移居花蓮9年的翁念叔在花蓮蓋了一座柴窯,命名「洄瀾窯」,作品中使用花蓮天然物料,像是壽豐黃金蜆殼粉、墨玉粉、太巴塱漿釉土、月眉漿釉土,燒製出的陶器創新又在地。

翁念叔今天舉行發表會,介紹近年來他研究創新採用花蓮在地素材燒製的作品,包括壽豐的黃金蜆殼、墨玉等作為釉料,燒製出來的茶具呈現出淡淡金色、藍色的特殊光澤,不僅具有時尚美感,更成為真正最具花蓮本土特色的陶藝作品。

翁念叔是苗栗縣人,省立花蓮師專普通科畢業,師專就學期間,醉心文藝創作,2001年於南山中學附設社區大學陶藝班學習陶藝,並從事陶藝創作;2002年接觸柴燒;2004年成立個人工作室;2005年利用高雄縣六龜鄉天然漿釉燒成仿磁州窯銀油滴天目碗;2012年移居花蓮,成立「洄瀾窯」,目前擔任花蓮縣陶藝學會理事長。

翁念叔說,他向來愛喝茶,就讀花蓮師專時種下搬來花蓮的緣分,畢業後雖然在苗栗、板橋等地教書,但花蓮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優美環境已深植內心。

翁念叔說,定居花蓮後運用當地天然材料來製成釉料,曾研發利用花蓮木瓜溪、立霧溪、光復太巴塱及月眉山區的泥料來製成天然釉料,燒製出來的茶具不僅富當地古樸特色,更呈現出質樸的釉色,令人驚豔。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憑藉著對歷史文化的熱愛與知識,並靠著朋友給的幾片青瓷殘片,便以此為師,在失敗中不斷修正。」翁念叔的陶藝創作過程中,取得「天青目瓷」的專利,也就是把宋朝的「青瓷」與「天目」(黑釉)的燒製技術相結合後,成為創新技術。

如今翁念叔的工作室裡有超過萬件作品,他回憶2018年2月6日花蓮大地震摔碎了好多作品,讓他心疼不已,現在展示架上依然擺放許多作品,但都改成倒放,讓底面積增加穩定度。

「一個專業陶藝創作者的養成,十分不容易,需要漫長時間與技術的磨練。」翁念叔計畫未來與花蓮的東華大學、慈濟大學合作,希望能將他10幾年來潛心研究的專利燒製技術與花蓮自然釉藥技法傳承下去,讓這項結合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的陶藝發揚光大。(編輯:陳仁華)10911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