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腸病毒風暴25年1 / 25年前怪病突襲幼童 風暴中揪出腸病毒71型

2023/10/10 12:24(10/12 09: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1998年6月腸病毒病例激增,嘉義基督教醫院求診病患比平日增加百分之50。(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1998年6月腸病毒病例激增,嘉義基督教醫院求診病患比平日增加百分之50。(中央社檔案照片)

1998年3、4月間,莫名怪病襲捲全台幼童,病程之快甚至1天內死亡,家長恐慌爆炸,一開始沒有人知道元凶,也不知道如何治療。這場腸病毒大流行,有的孩子離開了,有的孩子活下來了,卻要長期呼吸照護。如今所有人都認識腸病毒,幼兒園的孩子人人知道洗手要濕、搓、沖、捧、擦,甚至可說30歲以下的民眾,是從小被教導勤洗手、腸病毒要停班課長大的世代,公衛教育影響深遠。台灣從無到有自行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這條路走了25年,今年7月起終於正式接種,給孩子多一層保護,讓家長多一分安心。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陳婕翎台北10日電)1998年一場莫名怪病襲捲全台幼童,有的孩子甚至送醫1天不到就走了,家長焦慮爆炸之際,實驗室終於鑑別腸病毒71型是禍首,醫界好不容易找到治療方法,風暴過後,洗手預防腸病毒的公衛教育影響深遠。

「腸病毒」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其中包括曾讓人聞之色變的小兒麻痹病毒及所造成的殘障,例如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就是在壯年之際染上,就此不良於行。直到1950年代疫苗問世,才有效阻止小兒麻痺病毒肆虐。

台灣是在2000年正式宣告根除小兒麻痺,1998年之前,在醫師認知中,小兒麻痺病毒和腸病毒是兩回事,腸病毒感染幾乎是一種輕症,頂多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像是口腔潰瘍、手腳長疹,治療3到5天就沒事。

直到1998年春,某天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收治1名手足口病小朋友,大約3、4歲,手突然不能動,急診醫師原本預約小兒神經科門診,沒想到孩子病況急轉直下,根本等不及,幾小時內就過世了。

家屬傷心又氣憤,連著好幾天到急診「堵人」,要向醫院討個說法。現任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當時生完小孩才剛回到工作崗位林口長庚醫院,她回憶,本來活蹦亂跳的孩子,送醫急救仍回天乏術,連第一線的醫護們都相當震驚悲痛。

更讓家長恐慌的是,從北到南紛紛傳出噩耗,成大醫院特聘專家、成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劉清泉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時眾說紛紜,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過去腸病毒在台灣是輕症,這次卻不斷有小朋友快速死亡。

當時成大醫院收治1名1歲10個月大孩子,出現手足口病合併肺出血過世,劉清泉靈機一動,想到看過國外報告相關病例,因此從孩子的氣管分泌物做分離檢驗,率先揪出是腸病毒71型是兇手,隨後林口長庚醫院也找到一樣的答案。

「有個手足口病小朋友死了」,1998年5月,當時的林奏延剛接任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長沒多久,聽到住院醫師這麼說,林奏延當下只覺得有點怪,沒想到又有另名住院醫師講同樣的話,醫師直覺告訴他,太離奇了。

林奏延說,要求住院醫師隔天晨會報告,內容竟幾乎一模一樣,孩子們都是出現手足口病後,一下子就昏迷,發病後3天死亡,有1名主治醫師挨告,因為家長不能接受小孩在沒什麼症狀下驟逝。

似乎有個怪病正在悄悄蔓延,出國開會仍不放心的林奏延,收到院方傳來消息說經由從喉頭培養,腸病毒71型現形,他立刻提筆,將資料傳真給記者,提醒腸病毒有死亡風險。

1998年6月8日,行政院衛生署請來的美籍防疫專家到三軍總醫院與醫師研究腸病毒肆虐情形。(中央社檔案照片)
1998年6月8日,行政院衛生署請來的美籍防疫專家到三軍總醫院與醫師研究腸病毒肆虐情形。(中央社檔案照片)

「我是『憤怒中年』,當時很強勢,對政府也沒在客氣」,回國後,林奏延不斷敲響警鐘,呼籲盡快成立流行病學專案小組,但官方與醫界溝通沒有交集,衛生署防疫處堅持病毒必須從病灶主要發生的腦幹培養才算。

林奏延花了一早上拜託剛痛失寶貝孩子的父母,最後他們同意讓小天使完成最後任務,進行解剖,終於在病例腦幹找出腸病毒71型。

然而,從謎一樣的怪病,到找出病因,怎麼治療又成一大難題,在缺乏臨床處置分級情況下,只能瞎子摸象,每次治療都要碰運氣。

令張鑾英印象深刻的是1名6、7個月大的寶寶,得過手口足病輕症後隔1個月又感染,併發心肺衰竭、肺出血、肺水腫等危急狀況,加護病房醫師決定使用高劑量升壓藥,總算搶回寶寶性命,也讓醫護團隊知道,不同階段要用不同藥物治療。

之後台灣訂定腸病毒腦幹腦炎臨床處置分級,再加上病毒監測診斷、民眾衛教認知及跨部門動員防治,臨床醫療加上公衛手段,總算控制疫情。這場疫情,估計140萬名孩童感染,405名併發重症,其中78名幼童死亡。

如今上幼兒園的孩童都要學會並記住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30歲以下的民眾耳熟能詳,可說是從小被教導勤洗手、腸病毒要停課長大的世代,甚至已經身為父母陪伴孩子對抗腸病毒。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勤洗手、消毒環境、停課減少群聚,不僅讓腸病毒疫情獲得有效控制,後來在H1N1新流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也連同戴口罩,成為民眾防疫自保的方法。(編輯:陳清芳)1121010

2000年6月5日,腸病毒流行,行政院衛生署舉辦全民洗手─遠離疫病活動,時任衛生署署長李明亮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0年6月5日,腸病毒流行,行政院衛生署舉辦全民洗手─遠離疫病活動,時任衛生署署長李明亮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1998年,一場莫名怪病席捲全台,病程之快,甚至不到1天就死亡;隨後成大、林口長庚陸續分離出並鎖定腸病毒71型是凶手。圖為兒童就醫示意圖。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10月10日
1998年,一場莫名怪病席捲全台,病程之快,甚至不到1天就死亡;隨後成大、林口長庚陸續分離出並鎖定腸病毒71型是凶手。圖為兒童就醫示意圖。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10月1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腸病毒風暴25年2 / 腸病毒71型奪78童性命 台灣臨床分級成世界指引
172.30.1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