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兒少精神疾病易污名 國教盟籲正名「神經多樣性」

2025/4/30 11:20(4/30 17: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國教行動聯盟30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兒少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減少污名和標籤化,並提升就醫率。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左2)、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左3)、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右2)出席聲援。(國教盟提供)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傳真 114年4月30日
國教行動聯盟30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兒少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減少污名和標籤化,並提升就醫率。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左2)、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左3)、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右2)出席聲援。(國教盟提供)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傳真 114年4月3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呼籲將兒少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減少污名和標籤化,並提升就醫率,獲得多名朝野立委出席聲援。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家長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神經發展差異,常缺乏正確認知,擔心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導致延遲或拒絕就醫。

王瀚陽並引述衛生福利部的最新統計,去年超過6000起家內受虐兒案件中,有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者占近2成。這些孩子常被誤解為「不聽話」,經常被施加錯誤的管教方式如體罰、指責,導致惡性循環。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國教盟指出,正如早期的「老年癡呆症」正名為「失智症」,政府應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統一將醫療、教育與社福系統內相關兒少精神疾病,全面改為國際友善且中立的「神經多樣性」用語,從源頭減少標籤化,創造尊重差異的社會氛圍。

國教盟今天的記者會,獲得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林月琴、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王育敏、台灣民眾黨籍立委陳昭姿出席聲援。3人都支持國教盟的主張,督促政府改善早期療育、兒童發展權益,並強化兒少輔導資源。(編輯:陳政偉)11404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