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想為台灣做事 香港占中發起人陳健民領身分證定居

2023/3/31 17:07(4/7 13: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香港占中發起人陳健民表示,自己花20年的時間,在中國只談4個字——「公民社會」。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2年3月31日
香港占中發起人陳健民表示,自己花20年的時間,在中國只談4個字——「公民社會」。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2年3月31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31日電)香港占中發起人陳健民2021年7月抵台,原訂在政大做1年訪問教授返港,去年底他領到身分證留下定居,現正參與中研院研究計畫,「我想為台灣做些事」。陳健民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分享對港中台的觀察。

「今天回頭看,中國有條紅線是無法跨過的。」自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血腥鎮壓事件後,逾60萬香港人在「九七回歸」前離開,陳健民卻因強烈的使命感,選擇在1993年從美國耶魯大學返回出生地任教,「我要做知識份子影響世界,不當躲在大學裡的教授」。

當時,中國已經沒剩下幾個民間的NGO(非政府組織),陳健民研究之餘發現,包括體育或商業等協會,皆是官方成立的GONGO(government organized non governmental),團體中的理事皆由官員擔任。這是他投入20年志業的起點,「我花一生的時間,在中國只談4個字—公民社會」。

先傳遞觀念給思想較開放的年輕教授,再找大學合作培養人才,陳健民還設立基金會提供資源,甚至不避諱與政府互動,「官方一直在暗中觀測,但我每次演講都會說明,公民社會與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和諧社會是不相違背的」。

慢慢的,有部分地方官員接受他們的說法,甚至還提供協助,但仍有部分來自中央的官員懷疑「公民社會」背後的意圖,「我要的只是社會先有獨立空間,讓公民參與解決問題,形成公民社會後,有一天它會轉變為推動民主的力量」。

「這種途徑,對還堅持理想的人來說是新出路。」有一群曾在1989年參與民運的知識份子,後來雖然下海經商成為企業家,卻仍未放棄理想,願意出錢出力支持陳健民,用溫和的方式促進中國民主,「這是我為何能成立基金會的原因」。

不過,一切都在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的1年,徹底改變了。

陳健民去某座城市當開幕嘉賓時,就很明顯感受到民間的緊張氛圍,當時北京甚傳習近平上台後,官方發布控制言論的「七不講」政策,其中一條包含「公民社會不要講」,主持人拿到陳健民印有「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職銜的名片,先是愣了一會兒,而後直接跳過「公民」兩字,介紹他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大家警惕到這種地步」。

原本把這次遭遇當笑話說的陳健民,很快就遇上真正的麻煩事,他在深圳的一系列公開演講忽然間全被取消,「有人告訴我是廣東省公安廳下的命令,主辦方也勸我不要再過去」。另一個矛盾點,是同為「占中三子」之一的朱耀明牧師打電話告訴陳健民,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點名他們兩位參與「占領中環行動」。

2013年對陳健民而言,是歷史的巧合,一方面他體驗到中國內部收緊的狀態,另一方面北京答應香港2017年普選,卻遲遲未有動作,「那不是最好的時間點,可是我有責任在增加壓力的狀態下,讓北京進行最後一次談判」。

決定投入「占領中環行動」,陳健民便篤定北京一定會將他視為敵人,自己此生也不可能再踏進中國,必須放棄過去20年的積累,「那時候,我必須做決策了」。

早在2003年香港「七一大遊行」後,中國官方便派許多人聽取各方觀點,「我們一直保持每個月談話很多年了。」陳健民甚至率領學者群走進中聯辦,為爭取香港普選「對話」。然而,從1993年到2013年,不管在中國或香港的努力,都於習近平上台後1年,化成灰燼,「他們承諾2012年改革成功後,會開啟對話平台,卻始終未曾兌現」。

「真普選和港獨是沒有分別的,都是完全擺脫共產黨的統治。」因為「占中」坐牢後,陳健民才看清楚,在北京眼中,不管溫和派還是激進派,全都是港獨,「自由選舉是中國共產黨無法跨越的紅線」。2019年,陳健民被港府依公眾妨擾及煽惑他人公眾妨擾等罪名判刑入獄16個月,直到2020年3月14日才出獄,「很想到台灣休息一下,可是離開監獄卻不想走了,越來越多民主派的朋友被抓了」。

直到政治大學轉達開學在即,訪問教授的邀請若不來便將取消了,再加上香港「2021入境條例修訂案」於8月1日生效,港方可限制任何人出入境,陳健民才趕在7月16日飛來台灣,「離開時,我還希望1年後能回去」,來台灣的第一年,陳健民一直在去留間擺盪,後來香港對於各方面的管制越來越嚴苛,「媽媽說就算她病得很嚴重,我都不能回去」。

去年底拿到身分證後,陳健民就想定居台灣,「我想為台灣做些事,可是還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應該做什麼才有意義,最近會先參與中研院香港研究的計畫」。現在中國與香港的言論與出版自由都受到極大壓迫,華文出版市場中心轉移到台灣,陳健民期盼自己能在這個領域出力。

剛來台灣時,美國有大學想聘僱陳健民,但他考慮過後還是婉拒了,系主任於是回信問:「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為什麼你可以那麼安定?」

陳健民認為從醫療角度來看,台灣相較許多國家更平等,社會安全環境整潔,大自然景觀很美,「我去澳洲花很多時間開車到墨爾本海邊看12門徒石,後來發現台東的海岸線好漂亮,不比澳洲差,可是西方人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這麼好的旅遊資源」。

台灣除了因少子化而影響學校招生,還因語言問題而國際化人才不足,「香港移民正好補足這塊」,陳健民認為,移民政策沒能留住從香港來台灣的人,導致二次移民潮,非常可惜。

對於台灣民主的現況,陳健民認為許多國家的兩黨制都出現第三方制衡力量不足的相同問題,「選舉時都在炒作政治議題或操作醜聞,極少談論社會政策與公共議題」,他舉台灣為例,「公民社會的捐款絕大部分都流向宗教團體,NGO能拿到的不多,當要倡導一些政策革新時就顯力量不足,只好依附政府標案獲補助,因此不敢批評太多」。

在台灣生活快2年,陳健民聽到不少民眾緬懷80年代經濟起飛的美好,認為房價越來越貴,居住環境卻沒有改善,可是他們並不理解,那是基於中國崛起所造成的全球化狀態,陳健民覺得政府應理解民眾主觀不滿的合理性,其中有關房價的部分,連他都感到詫異,「以台灣收入的水平來看,台北市的房子能貴到這個地步,比香港更恐怖」。

另外,陳健民也提醒台灣社會,不能再用以前的狀態思考兩岸關係,「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以前中國的領導人誰敢修改憲法當皇帝?」

陳健民的民主之途啟蒙者是誰?他在中國20年都忙些什麼?在爭取香港普選的過程中,他改變溫和路線了嗎?定居台灣後,他想給政府的建議是?以及,針對留在香港的學者提問,他是怎麼回答的?這些內容將在今天「空中小客廳」(https://reurl.cc/AdXKKd)播出,或可上中央社YouTube觀看專訪全影音(https://youtu.be/djfJ2kChkFU)。

中央社Podcast頻道「中央社好POD」除了既有的3個節目「文化普拉斯」、「特派談新事」、「空中小客廳」外,還推出由作家劉克襄所主持的「搭火車回台灣」,第13集將於明日上架。11203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