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產業專題3 / 蘭花園區併肩台灣國際蘭展20年 產業群聚收效

台灣國際蘭展於2005年配合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啟用舉辦,經過近20來產官學通力合作與努力,到2024年台灣蘭花外銷額已達新台幣61億元,成功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與澳洲等60多國。但現狀除了要面對中國蘭花產量急起直追,未來可能搶攻全球市場外,還得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可能衝擊。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張榮祥台南4日電)2005年起在台南舉辦的台灣國際蘭展已成為產業界年度盛事,舉辦地點蘭花園區開發至今逾20年,已呈現產業群聚效果。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可能帶來影響,業者盼組「台灣隊」,為產業帶來更多發展契機。
蝴蝶蘭是台灣花卉外銷最大宗品項,而台南是重要蝴蝶蘭產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為農業部)2002年審議通過由台南縣政府(現台南市政府)所提「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設置計畫,目標為建設具花卉生產、交易、展覽、研發等多功能蘭花產業園區。
園區動土後短短1年多就有不少業者租地進駐,首期23公頃面積迅速滿租,除了原本就具企業規模業者,也有小規模經營農民,甚至是返鄉青農開啟創業模式投入蘭花產業。
2005年台灣國際蘭展配合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啟用舉辦,奠定蘭展基礎,造訪蘭展的國際買家也都幾乎會安排到園區內參訪行程,為業者爭取外銷訂單增添不少利多。
首批進駐園區業者之一的牛記蘭花科技公司負責人吳柏宏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公司總廠設在台南市北門區,當時公司由他的父親主導進駐園區,主要考量盼能提高公司產品能見度,父親還「揪」了不少同業一起進駐,認為形成生產聚落有利於蘭花產業發展。
吳柏宏表示,「進駐園區約10年後,公司規模成長超過10倍」,如果當初沒有選擇進入園區,可能就不會進入如此快速成長期。
他說,因為園區土地採出租方式,蓋溫室可申請低利貸款,吸引不少本地青農,還有像他這種農二代、甚至第三代願意接手經營,原本分散多處的業者,集中在園區後交流機會增加,客戶參訪也方便得多,加上台灣國際蘭展辦出知名度,大家藉由蘭展找到更多合作機會。
吳柏宏指出,台灣蘭花外銷面臨生產成本節節升高挑戰,雖然還保有品種與技術優勢,但政府和業者都應審慎因應國際競爭壓力,在蘭花園區改由農業部管轄後,未來除了園區整體發展方向,也盼政府能在自動化設備補助等政策方面多給予業者協助。
面對美國將實施對等關稅,農業部次長胡忠一日前出席地方座談會受訪表示,2024年台灣花卉產值新台幣185億元、外銷值65.4億元,其中蝴蝶蘭外銷值49.4億元,美國就占19.7億元,約4成,美國是非常重要出口國。
胡忠一說,美國宣布開徵32%關稅造成業者惶恐,還好有90天緩衝期進行調整,為確保蘭花農生產收益,進行座談會聽取意見,讓所做策略及協助措施更有效益;另外,行政院針對農業方面提出180億元支持方案,預算也會隨談判結果調整,盼成為更有韌性的產業。
業者黃志豐表示,進駐園區業者業務量外銷比例高,容易受國際情勢影響,最近的美國關稅事件或許也可讓大家多思考分散市場,例如越南已是台灣蘭花外銷第2大市場,但蘭花業者要到越南投資,單打獨鬥難度很高,如果以政府力量組成「台灣隊」,提供相關協助,可為產業帶來更多發展契機。
另有其他園區業者指出,原來的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由地方政府管轄,2023年改為農業部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蘭花園區,總統賴清德也已宣布二代園區發展計畫,預計轉型為不只有蘭花的花卉生產基地,期望在園區管理層級提高情況下,政府能更直接、迅速收到基層反映意見,協助加強產業競爭力。(編輯:黃名璽)1140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