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加強震後防災 微調大雨特報發布時間範圍
2025/5/4 11:13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4日電)因應花蓮403地震、今年初嘉義強震,氣象署為避免大雨造成土石鬆落等危害,微調大雨特報發布時間及範圍,強調「大雨標準並未改變」,是為了加強防災預警,協助民眾提早因應。
根據中央氣象署大雨特報標準,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時雨量達40毫米以上的降雨現象。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告訴中央社記者,在標準未更動的前提下,氣象署為強化防災預警,在內部作業中有稍微將發布大雨特報的時間提早,盼增加民眾因應的時間。
陳怡良解釋,去年花蓮403大地震,再加上今年初嘉義也發生強震,為避免在地質鬆軟情況下加上大雨,可能會有如土石鬆落等災害發生,因此會略為提早發布大雨特報。
除此之外,陳怡良提到,經模式模擬在大雨發生的鄰近地區,若有一定機率也發生降雨現象,可能也會納入大雨範圍。舉例而言,若是預測大雨範圍落在新北、桃園,有一定機率也會將新竹縣納入大雨特報中。
陳怡良說,短期天氣在風雨預測上有一定難度,會影響降雨的因素太多,提早發布大雨特報必然會有偏差,因此都會在事後驗證預測的精準度、如何加強等;他也再三強調「大雨標準並未改變」,而是站在防災的角度,希望能讓民眾能更早因應。
陳怡良補充,除了大雨特報外,小範圍、短時間的強降雨會有大雷雨即時訊息,甚至會發布山區暴雨災防告警,提醒防災。
陳怡良並提醒,梅雨季是台灣汛期開始,不下雨容易造成缺水、雨量過多又可能會淹水;梅雨鋒面常會伴隨雷電發生,甚至不排除冰雹或龍捲風,要特別提防積水和土石流發生。(編輯:蕭博文)1140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