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6成乳癌確診前長期情緒困擾 醫:壓力削免疫促發炎

2025/5/25 16:06(5/25 17: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首度進行「乳癌患者就醫歷程壓力調查」,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圖)25日指出,研究發現,在治療與追蹤期間,高達6成患者坦承對乳癌可能復發感到強烈恐懼。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4年5月25日
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首度進行「乳癌患者就醫歷程壓力調查」,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圖)25日指出,研究發現,在治療與追蹤期間,高達6成患者坦承對乳癌可能復發感到強烈恐懼。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4年5月2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5日電)乳癌防治基金會今天首度公布「乳癌患者就醫歷程壓力調查」發現,超過6成患者在確診前有長期情緒或壓力困擾;醫師解釋,壓力不僅讓壞的發炎因子增加,更會削弱免疫系統戰力。

乳癌防治基金會今天下午舉行乳癌患者生活品質探討座談會,會中發表與羅東博愛醫院首度進行「乳癌患者就醫歷程壓力調查」,這項調查於今年2月底至3月31日間進行,共回收2450份有效問卷,針對乳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及康復階段所面臨心理壓力進行全方位剖析。

這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乳癌患者在確診前就長期承受情緒與壓力困擾。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有關壓力與癌症的關係過去一直是爭議性問題,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長時間壓力可能透過免疫抑制、促進發炎等方式促進癌症生成、惡化與加速轉移。

張金堅解釋,人的一生必然面對壓力,當感到壓力時,身體會啟動「壓力反應系統」,短期壓力如果應付得宜並非壞事;但長時間承受壓力,卻可能造成皮質醇、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進一步影響健康。

張金堅說,在癌症「惡化」過程,壓力荷爾蒙可能會讓腫瘤周圍環境產生變化,因不好發炎因子增加,讓癌細胞惡性度增強而且更容易擴散;也可能會刺激新血管與神經生成,幫助腫瘤取得更多養分,快速長大。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說,這份研究也發現,在治療與追蹤期間,患者最普遍壓力來源為對癌症「復發」的恐懼,高達6成患者坦承對乳癌可能復發感到強烈恐懼,緊接著是治療期間不適感,如噁心、疲憊、疼痛等症狀,44.4%受訪者指出經常因副作用感到情緒低落或焦慮。

壓力也會削弱免疫系統戰力。張金堅表示,壓力可能使對抗癌細胞的毒殺T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減少,反而讓一些幫助癌細胞存活的免疫抑制細胞增加,讓癌細胞更難被清除,鼓勵民眾正確選擇地中海飲食等有助降低壓力對健康所造成的衝擊,規律運動可使長久累積壓力得到舒緩。(編輯:陳仁華)11405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