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影評審團主席李烈:批評讓競賽越辦越好

2019/7/7 15:31(7/7 15: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洪健倫台北7日電)第21屆台北電影獎評審團今天亮相。本屆台北電影獎因賽制改變與入圍比例看似失衡,引發部分人士批評。評審團主席李烈樂觀看待,認為批評能讓競賽越辦越好。

台北電影節的台北電影獎是國片專屬的競賽,今年邁入第21屆,更做出重大賽制改變,除將最佳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與動畫片等4獎項入圍作品數量,從過往的10部片縮減為5部,也新加入最佳導演、男女主角等個人專業獎項入圍名單。

但4類最佳影片入圍名額減半,加上本屆整體入圍名單不如外界預期精彩,在業界引發批評,認為喪失競賽過去的精神,部分影片入圍獎項比例也失衡。

台北電影節中午在台北市中山堂,安排台北電影獎複選與決選評審亮相。李烈談到本屆入圍名單遭受的批評,曾任台北電影節總監的她認為,新的改變有批評很正常,她正面看待。李烈相信,批評最終都會帶來正面影響,讓台北電影獎越辦越好。

李烈表示,對台北電影獎賽制改革有所期待,因為在台灣做電影很辛苦,希望透過改制激起更多台灣電影工作者的榮譽心,在困境中燃燒熱情。

外界認為本屆台北電影獎入圍的劇情片較弱,沒有大片與明星,李烈則認為這不會減損一部電影的本質與訴求。

李烈被問及近年國片有何弱點,她表示,自己不會稱之為「弱點」,製作一部電影動輒3到5年,因此電影產業本來就有大小年之分,在台灣市場小、產業仍脆弱的環境更是如此,過去這一年可能正好是國片的小年。

本屆台北電影獎決選評審團成員,還包括前任香港電影節總監高思雅(Roger Garcia),他是國際影壇資深影評人及策展人。高思雅說,電影產業一直有強弱週期循環,卻也在這循環之中出現許多令人驚豔的優秀創作者,包括香港新浪潮的導演徐克、許鞍華等人,或台灣新電影的導演侯孝賢與楊德昌。

高思雅也認為,台灣電影產業走過1990年代後,開始有較多資源投入,經過10多年後,包括本屆決選評審導演林書宇,以及複選評審演員張榕容,都是那一大段時間中培養出的後起之秀。高思雅說,作為影迷,在經歷產業低潮期時「要有耐心」。

女星張榕容這次擔任複選評審,她受訪時表示,雖然擔任複選評審要看很多電影,過程很辛苦,但從這些作品的演員身上學到很多,她也把這些收穫帶進新片的表演中。

第21屆台北電影獎由複選評審團選出本屆入圍名單,複選評審包括演員張榕容、電影導演陳芯宜、香港編劇陳慧、電影剪接師雷震卿、電影配樂許志遠、造型設計師王佳惠與日本電影美術赤塚佳仁。

決選評審除了由監製李烈擔任評審團主席外,成員還包括高思雅、林書宇、影視製作人柴智屏、影評人及製片塗翔文與中國導演張律。

本屆台北電影獎各獎項得主,將由決選評審團與複選評審團在決選會議共同討論選出,7月13日晚間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的頒獎典禮揭曉。(編輯:管中維)10807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