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帶有「雙性戀基因」男性平均生育更多後代

2024/1/4 14:47(1/4 17: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首度識別出與人類雙性戀行為有關的遺傳變異,他們同時發現,當這些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s)出現在異性戀男人身上時,與他們冒險行為和生育更多後代有關。

法新社報導,這項新研究的資深執筆人、密西根大學教授張建之(Jianzhi "George" Zhang,音譯)說,這項研究有助解答演化領域中一個長久以來的不解之謎,也就是「物競天擇」為什麼沒有把「同性相吸」背後的基因給淘汰掉。

今天刊登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這份研究報告,是依據「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具歐洲血統的逾45萬人資料而成。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是一項長期基因計畫,在健康研究上證實有著重大影響。

最新研究建立在一個不斷發展的研究基礎上,包括2019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篇開創性論文;研究發現,遺傳變異在一個人是否有同性戀行為上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儘管環境因素更為重要。

張建之解釋這項新研究的部分動機時說:「我們發現,過去,人們將所有同性戀行為歸併在一起…但實際上這是有分光譜的。」

透過研究參與者的完整DNA或基因組,並將這些資訊與調查結果結合在一起,研究人員得以確認,同性戀行為的特徵和雙性戀行為的特徵實際上是不同的。

這意味可進行個別分析,並從個別分析中發現,有著這類標記(雙性戀行為相關等位基因)的異性戀男性,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更多,從而將這些基因傳承下去。

此外,自認是冒險取向者的男性,不僅往往生育更多的孩子,也更有可能有著雙性戀行為相關等位基因。

研究執筆人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帶有雙性戀行為相關等位基因的男性,可能具有生殖優勢,這或許能夠解釋這種基因為何過去並未被淘汰,也能預測它們未來會繼續存在。」

作者群強調,「我們想要明確表達,我們的研究結果主要是替人類性行為的多樣性、豐富性出一份力並取得更好的了解」。他們說:「無論如何,這些研究無意暗示或支持任何基於性行為的歧視待遇。」(譯者:劉文瑜/核稿:蔡佳敏)11301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