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日3學者發展鋰離子電池獲殊榮
2019/10/9 17:52(10/9 23:43 更新)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9日揭曉,由鋰電池之父古德諾(左)、惠廷安(中)和吉野彰(右)獲獎。(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9日綜合外電報導)德裔美籍物理學家古德諾、英國學者惠廷安和日本學者吉野彰,因為對鋰離子電池發展有所貢獻,今天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鋰離子電池是讓世界擺脫化石燃料的重要技術。
路透社報導,97歲的古德諾(John Goodenough)今天成為諾貝爾獎最高齡得主。
古德諾、惠廷安(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07萬元)的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聲明表示:「這種可充電的電池,為行動電話和筆電等無線電子產品奠定了基礎。」
「它被用在電動車充電、儲存可再生能源,這讓無化石燃料社會變得可能。」
惠廷安在1970年代初期開發首款功能性鋰離子電池,接下來的10年內,古德諾將電池的潛能翻了一倍,吉野彰則徹底消除電池中的金屬鋰,讓使用電池時能更為安全。
諾貝爾醫學獎7日揭曉,物理學獎昨天出爐,繼今天公布化學獎得主後,明天將一併公布2018和2019年文學獎得主,11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4日揭曉,為2019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去年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延後,將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譯者:吳昇鴻、陳昱婷/核稿:陳彥鈞)1081009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小檔案
- 古德諾(John Goodenough)
1922年生,美國固體物理學家
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
經歷:曾獲日本國際獎、恩里科.費米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現職: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
研發成就:1980年發現電池陰極新材質氧化鈷,電壓提高到4伏特,大幅提升電池效率 - 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
1941年生,英國化學家
學歷:英國牛津大學博士
經歷:曾獲IBA Yeager獎
現職:美國賓漢頓大學教授
研發成就:1970年代初期研發一款部分由鋰構成的電池,以二硫化鈦當電池陰極,金屬鋰為陽極,產生2伏特電壓 - 吉野彰(Akira Yoshino)
1948年生,日本化學家
學歷:日本大阪大學博士
經歷:曾獲全球能源獎、日本國際獎
現職:日本名城大學教授、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特別研究員
研發成就:1985年以石油焦當陽極,消除電池中的金屬鋰,創造出第一個商用鋰離子電池,提升電池使用安全性

高齡97歲的鋰電池之父古德諾(左)、惠廷安(中)和吉野彰(右)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籲年輕科學家勿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