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俄烏戰最前線 劉致昕收到烏克蘭給台灣的忠告

2022/9/16 15:14(9/17 00: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獨立媒體「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在俄烏戰首日即採訪受戰火波及的民眾,他日前應邀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時分享,在8月共軍飛彈劃過台灣上空時,反而不斷收到烏克蘭人對台灣的關切。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1年9月16日
獨立媒體「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在俄烏戰首日即採訪受戰火波及的民眾,他日前應邀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時分享,在8月共軍飛彈劃過台灣上空時,反而不斷收到烏克蘭人對台灣的關切。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1年9月16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16日電)採訪受俄侵烏波及的逾70名民眾,「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在8月共軍飛彈飛過台灣上空時,收到受訪者關切,「那時候教你的,記下來了嗎?」劉致昕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分享他從戰火中學到的一堂課。

「這場戰爭,如果烏克蘭有4000萬人,大概就有4000萬個模樣,每個人所經歷的都不同,因為這是場混合戰。」劉致昕以文字紀錄片的模式,撰寫俄烏戰從第1天到第100天,烏克蘭人、德國人、波蘭人,以及俄羅斯人,在其中經歷了什麼,「在台灣,大家對民主自由朗朗上口,可是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腦袋中其實是沒有畫面的。」

走進逃離戰火的俄羅斯人在柏林的聚會,劉致昕遇見一對分別為烏克蘭籍與俄羅斯籍的女同志伴侶,兩人手握手在他面前同時落淚,「對不起,回答不了你的問題,因為到現在都沒辦法理解,為什麼我的國家要這樣對他的親人。」

劉致昕花了5個月,在現場、在線上找尋願意受訪的民眾,有一些對話群組,已久久未有回應,卻在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飛彈掉落台灣周邊海域的那一週,他收到大量來自烏克蘭人的訊息,除了關心共機是否真的攻打台灣,還不斷提醒劉致昕,「你有沒有先看好附近的防空洞在哪?我那時候教的,你有沒有記下來?」

烏克蘭人帶給劉致昕的震撼,他至今難忘,有人在空襲警報響起時,仍回覆他簡訊,「這次轟炸離我家很近,我想要先逃。」也有人在防空洞中因失去親人而婉拒受訪,「我媽媽今天走了。」

「我是來自台灣的獨立媒體,烏克蘭人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因為「台灣人」的身分,烏克蘭國會議員伯布羅芙絲卡(Solomiia Bobrovska)在回答劉致昕「外交上做錯與做對什麼」的提問上,先嘆了一口氣,便語重心長地說:「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話,雖然講的是烏克蘭,但請你記下來,這是我要給台灣的忠告。」

伯布羅芙絲卡希望透過劉致昕警示台灣人,「睜開眼,看見正在發生的事」,直視鄰國的真實面貌,不管它說了或給了什麼,極權國家的本質不變,「難道要到全境都有飛彈掉下來,我們才願意睜開眼嗎?我覺得,這是她留給台灣的問題」。

在裴洛西離台後,劉致昕的第一篇報導就是撰寫發生在台灣的資訊戰,「那些手法,就跟過去5個月我寫烏克蘭,幾乎是一樣的,只是主詞改變,場域換到台灣」。他原本覺得,不需要多加解釋,台灣讀者會知道,為什麼俄烏戰很重要,然而劉致昕卻發現,當飛彈真的飛過台灣上空,大部分民眾卻依舊無感。

烏克蘭精神雖然是俄烏戰戰局逆轉的關鍵之一,但劉致昕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是每一個人怎麼做選擇,以及做了哪些準備?在各式各樣陣地上,烏克蘭人除了願意戰之外,還找到自己的方式去抗戰,「就算是平民,仍可以做一些什麼,好比有老師開免費瑜珈課,讓逃難的人狀態能穩定下來」。

場景若是轉換到台灣,劉致昕會希望能守護家人,「這跟工作無關,我想先從保護身邊的人做起」。烏克蘭的故事是血腥的一堂課(brutal lesson),讓劉致昕對「要和平必先做好對戰準備」有更深體悟,「當戰爭發生時,那個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是生或死的關鍵」。

這些內容將在16日「空中小客廳」(https://reurl.cc/ERYlq0)播出,或可上中央社YouTube觀看全影音專訪(https://youtu.be/N48WBQu4Jh8)。

「空中小客廳」自3月起,1個月推出1集「我們的魔幻世代」系列專題,就不同的社會現況與世界趨勢,藉不同專家學者的視角,映照出虛實之間的本相。

3月,聽鑽研民族主義的中研院老師吳叡人說「民主篇/香港人的出埃及記之一(https://reurl.cc/e3Z64M)、之二(https://reurl.cc/rQGb6r)」;4月,聽醫療人類學專家、中研院老師劉紹華說「疫病篇/公共的善如何永續(https://reurl.cc/55k5GG)」;5月聽擅長關係的諮商心理師瑪那熊說「關係篇/世紀之疫下的數位愛情(https://reurl.cc/b2ykrl)」;6月聽小兒科界的KOL黃瑽寧說「衛教篇/醫療新聞的媒體識讀之一(https://reurl.cc/q53ORE)、之二(https://reurl.cc/j1OkAZ)」;7月,聽來自旅遊世家的黃信川說「觀旅篇/『慢』是未來生活價值」;8月,聽從開創PTT到AI Lab的杜奕瑾說「AI篇/創新體驗靠『人文素養』(https://reurl.cc/nO1rne)」;9月,聽走入俄烏戰爭現場的劉致昕說「現代戰爭篇/烏克蘭的選擇與準備」。

中央社Podcast頻道「中央社好POD」除了既有的每週3個節目「文化普拉斯」、「特派談新事」、「空中小客廳」外,在4月起推出由知名作家劉克襄所主持的「搭火車回台灣」共12集,於每月的第1個週六上架。(編輯:張芷瑄)1110916

獨立媒體「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近期發表新書,他應邀錄製中央社Podcast節目時表示,烏克蘭精神雖是俄烏戰局逆轉關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烏克蘭人除了願意戰之外,還找到自己的方式去抗戰。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1年9月16日
獨立媒體「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近期發表新書,他應邀錄製中央社Podcast節目時表示,烏克蘭精神雖是俄烏戰局逆轉關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烏克蘭人除了願意戰之外,還找到自己的方式去抗戰。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1年9月16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