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齡牛肉 食藥署公告開放進口
2025/5/23 14:18(5/23 14:23 更新)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3日電)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公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即起取消30個月齡以下牛肉產品才能進口的限制,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
由於國際間狂牛症疫情,台灣在2003年禁止疫區國家輸入牛肉,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台灣在2017年有條件解封日本牛肉輸台,且陸續在2021年、2023年放寬美國、加拿大的全牛齡牛肉進口,但對日本牛肉仍要求30月齡以下。
狂牛症
狂牛症是牛海綿狀腦病的俗稱,是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 病原
由有感染力又可抵抗高溫和高壓、名為普利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引起。 - 臨床症狀
感染牛隻的腦部組織出現空洞化狀似海綿樣的病變,會有行為異常,例如對光線、聲音或觸覺變得過度地敏感且易受驚嚇,出現步履蹣跚、無法站立或共濟失調等。 - 人畜共通
牛海綿狀腦病也會威脅人類健康,即「新型庫賈氏病」。一般認為罹患新型庫賈氏病的人,可能和曾經食入感染牛海綿狀腦病的牛製品有關聯。病患因腦部組織受損,會逐漸出現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終至死亡。
資料來源:農業部
看更多
關閉
食藥署今年3月4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修正要點包括牛肉及其產品輸入我國應符合的條件等,預告期60天。隨預告在5月5日期滿,昨天公布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並自即日生效。
對於日本牛肉風險,食藥署長姜至剛曾說明,食藥署針對開放全牛齡日牛,食安風險分析的審查過程非常完整,除了書面審查外,分別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後召開3次專家會議,2022年10月食藥署也跟專家赴日實地查廠。
姜至剛強調,相關風險評估與實地查廠報告,早已全部發布在食藥署網站,公開透明。經風險評估分析換算,每1億5000萬人口食用,僅1人有曝露風險。
姜至剛指出,國內牛肉9成是進口,日本牛肉只占1.4%,而日本最後1例狂牛症是在2009年,已是15年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齡、部位皆安全,均可貿易。食藥署的風險評估是把所有風險因子都考量,才決定開放。
根據食藥署統計進口牛肉占比,2023年報驗前3大來源國,分別為美國占38%、巴拉圭26.6%、澳洲18.6%,日本排第6名。
此外,食藥署表示,若疑似或證實為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症)病例牛隻,或已證實牛海綿狀腦病病例的同世代牛隻,其製成的牛肉與相關產品,絕對不得輸入,會用最嚴格標準守護食安。(編輯:吳素柔)11405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