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科學家幫農作物尋親 要找回野生品種的抗病基因

2019/12/3 12:16(12/3 13: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黎3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公布的研究顯示,科學家近來持續尋找農作物的野生近緣種,希望強化作物對疾病與氣候變遷的抵禦能力。

人類為提供食物馴化野生植物已約1萬年,但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導致許多作物在過程中失去天然防禦能力,以致它們、以及我們,都可能暴露在疾病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

英國倫敦邱園千禧年種子銀行(Kew Gardens Millennium Seed Bank)作物野生近緣(Crop Wild Relatives)計畫協調員克基爾(Chris Cockel)表示:「我們生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所有多樣性,不存在單一國家或地區。」

「在美洲、非洲或亞洲,其中一種作物的野生近緣種可能是抗病蟲害的源頭,未來可為大家帶來好處。」

人類追求高產能的代價,就是基因多樣性變少,而這往往讓植物更容易遭到蟲害、疾病,以及受到全球暖化和開發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

藉著回溯稻米、馬鈴薯、燕麥、落花生等約28種食物的源頭植物,研究人員在25個國家盡可能蒐集了多樣的種子,來填補現有基因銀行的空缺。

致力維護作物多樣性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的瓜里諾(Luigi Guarino)表示:「我們希望能盡可能地取得多樣化…散居各地的族群即使只相隔數公里,基因上或許也會相當不同。」(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淑琴)10812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