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美法奧地利3學者專研量子力學獲殊榮

2022/10/4 17:57(10/4 22: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法國學者艾斯佩特(左起)、美國學者柯羅瑟、奧地利學者吉林哲4日獲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取自facebook.com/nobelprize)
法國學者艾斯佩特(左起)、美國學者柯羅瑟、奧地利學者吉林哲4日獲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取自facebook.com/nobelprize)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4日綜合外電報導)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今天揭曉,艾斯佩特、柯羅瑟、吉林哲這3位科學家因為在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而獲獎,他們的研究促成日後超級電腦和加密通訊的發展。

路透社報導,頒獎單位今天表示,3人「以糾纏光子實驗、確認違反貝爾不等式、開拓量子資訊科學」而獲得表彰。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表示,法國學者艾斯佩特

艾斯佩特小檔案

艾斯佩特(Alain Aspect)出生於法國阿真

生日:1947年6月15日

經歷:

  • 1983年獲得法國奧賽巴黎第十一大學博士學位
  • 擔任法國巴黎沙克萊大學和法國帕萊索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教授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看更多
關閉
(Alain Aspect)、美國學者柯羅瑟

柯羅瑟小檔案

柯羅瑟(John Clauser)出生於美國加州巴沙迪納

生日:1942年12月1日

經歷:

  • 1969年獲得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 在美國加州胡桃溪創立J.F. Clauser & Assoc.,研究物理學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看更多
關閉
(John Clauser)、奧地利學者吉林哲

吉林哲小檔案

吉林哲(Anton Zeilinger)出生於奧地利因河地區里德

生日:1945年5月20日

經歷:

  • 1971年獲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
  • 擔任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看更多
關閉
(Anton Zeilinger)不僅拓展基礎研究,可能也為新的應用技術開闢道路。

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聲明:「目前已存在一個包括量子電腦、量子網路、安全量子加密通訊的龐大研究領域。」

物理學獎設立至今已超過一世紀,瑞典皇家科學院將頒發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0萬元)給得獎者,獎金將由3名得主均分。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

物理學是本週頒發的第2個諾貝爾獎項。昨天公布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

物理學獎在諾貝爾諸獎項中經常成為關注焦點,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普朗克(Max Planck)、皮耶.居禮(Pierre Curie)、瑪麗.居禮(Marie Curie)等家喻戶曉的人物都曾榮獲物理學獎,獲得表彰的突破重新塑造了我們眼中的世界。

去年物理學獎得主為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他們對地球氣候變遷等複雜物理系統的貢獻,是理解全球暖化的關鍵。

物理學獎揭曉後,明天將公布化學獎得主,文學獎預定6日出爐,萬眾矚目的和平獎將於7日揭曉。經濟學獎則將於10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0萬元)現金,將於12月10日發放這些款項。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譯者:楊昭彥/核稿:施施)1111004

(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使用量子糾纏態進行開創性實驗,為量子科技的新時代建立基礎。(圖取自facebook.com/nobelprize)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使用量子糾纏態進行開創性實驗,為量子科技的新時代建立基礎。(圖取自facebook.com/nobelprize)
柯羅瑟製造一種設備可同時發射兩個彼此糾纏的光子,兩個光子會分別朝著一個濾鏡移動。實驗結果證明量子違反貝爾不等式,符合量子力學的假設。(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柯羅瑟製造一種設備可同時發射兩個彼此糾纏的光子,兩個光子會分別朝著一個濾鏡移動。實驗結果證明量子違反貝爾不等式,符合量子力學的假設。(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艾斯佩特改良柯羅瑟的裝置,讓光子發射出去後可以脫離發射源,排除發射時的變因影響結果的可能。(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艾斯佩特改良柯羅瑟的裝置,讓光子發射出去後可以脫離發射源,排除發射時的變因影響結果的可能。(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吉林哲的實驗證明「量子隱形傳態」的現象,意思是指一個量子的狀態可移動到另一個遠距離的粒子上。(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吉林哲的實驗證明「量子隱形傳態」的現象,意思是指一個量子的狀態可移動到另一個遠距離的粒子上。(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獎陸續揭曉 歷屆唐獎得主也是熱門人選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