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家:前3年能量釋放太少 宜蘭外海地震來得是時候

2020/12/10 23:22(12/11 15: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0日電)研究地震20多年的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台灣位處地震帶,地底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但前3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宜蘭縣外海晚間這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里(台灣東部海域)晚間9時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地震深度76.8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苗栗縣、雲林縣與嘉義縣4級。

郭鎧紋說,他計算出台灣平均每年未達規模6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3顆原子彈,幾乎每年都達標,但規模6以上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8顆原子彈,卻不是每年都達標。

郭鎧紋說,公元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前,台灣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地震平靜期,累積相當於120顆原子彈能量,九二一地震規模7.3,直到當年底可說是地震大爆發期,共釋放相當於100顆原子彈能量。

郭鎧紋說,2000年到2016年可視為台灣地震火藥期,每年地震平均釋放約9.25顆原子彈能量,但2017年開始又進入平靜期,地震釋放能量偏少。

詳細紀錄每年地震情形的郭鎧紋說,2017年僅一起規模6以上地震(6.1),全年共約釋放相當於0.7顆原子彈能量;2018年有兩起規模6以上地震(6.3及6.1),全年共釋放相當於2.1顆原子彈能量;2019年規模6以上地震也兩起(6.3及6.2),全年釋放相當於2.4顆原子彈能量,明顯偏少。

郭鎧紋說,今年6月14日及7月26日各發生規模6及6.2地震,分別釋放相當於0.5顆及1顆原子彈能量,原本離平均8顆原子彈能量標準很遠,但晚間這起地震相當於5.6顆原子彈能量,加起來今年規模6以上釋放能量已相當於7.1顆原子彈,大幅拉近與標準的距離。(編輯:李明宗)10912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地牛翻身 竹市廢棄大樓鋼筋磚塊掉落多車遭殃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