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研院攜手學研界組開放平台 打擊武漢肺炎

2020/2/13 19:12(2/13 20: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3日電)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天召開學研合作平台會議,決議組成13項協作子平台,包括病毒培養、檢體等,共同投入武漢肺炎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研發。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染病案例數量不斷攀升,台灣也有18個確診案例,但這疾病卻沒有疫苗也沒有藥物,全球各國都希望能及早找出解決之道。

中研院今天表示,廖俊智已於今天召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會議,共有15個國內學研單位代表與會,會中決議組成13項協作子平台,包括病毒培養、檢體,病毒分讓、檢測、老藥新用、關鍵材料供應、智慧財產權、抗體、小分子合成、疫苗、抗原、動物模式、社會倫理與法律等,共同投入武漢肺炎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研發。

廖俊智指出,短期目標希望能在一週內能建立資源共享平台,讓學研單位能共同分享研究材料及資訊,多管齊下也等同買保險,確保研究成果的時效;中期目標則希望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在約3至6個月間能有小規模快篩檢測的原型產品;他也指出,新型小分子藥物、治療性抗體及疫苗則約需1.5年以上時間,為下一波疫情準備。

廖俊智表示, 未來相關研究成果也將依既有學術界規定共享,也在會中決定讓參與的學研單位共同草擬智財協議,讓全台灣民眾能早日共享研究成果,避免許多後續曠日廢時的行政程序。

中研院表示,因應1月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為協助防疫,廖俊智在1月28日召開院內第一次會議,邀集中研院專家共同討論對策,就血清抗體檢測、病毒抗原檢測、新型治療性抗體、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等面向組成「新冠病毒任務工作小組」。

中研院表示,今天出席學研合作平台會議的包含中研院副院長劉扶東、中研院生醫所、基因體中心、生醫轉譯中心、分生所、化學所、農生中心、衛福部疾管署、農委會、科技部,台灣大學、陽明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長庚大學及國防醫學院等大專院校以及國衛院、工研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國動中心等研究法人與會,也歡迎尚未參與的學研單位加入,共享研究資源。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編輯:吳協昌)10902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