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太三:中國需評估若斷ECFA衝擊兩岸和平可能性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31日專電)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歐洲智庫論壇表示,ECFA是兩岸連結重要象徵,中國若要斷掉ECFA,需評估兩岸和平發展可能性。學者艾西亞則說ECFA對台灣經濟不重要,歐洲應抓住台灣經濟轉型機會。
邱太三在520總統就職後卸任才10天,即訪歐出席布魯塞爾「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CEPS) 舉辦的論壇,與歐洲學者討論台灣新動態。
ECFA小百科
ECFA全名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0年6月29日簽署,並於2010年9月12日生效。
ECFA整體架構包含早期收穫清單(早收清單)及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貨貿)、服務貿易協議(服貿)等,目前僅早收清單正式上路。
中國給予台灣539項貨品(含農產品18項及貨品521項)早收優惠關稅,並開放服務貿易11項。
中央社記者在論壇問邱太三,ECFA某種程度被視為習近平政府對台灣「最後的善意」,他如何評估後續發展。
邱太三首先表示,兩岸從1991年開始交流互動,如今他最大感受是「重新回到原點」。
他解釋,30幾年來,一開始台灣也跟國際社會一樣,期待透過交流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改善生活條件進而改變社會觀念和政治制度,「如今這個期待是落空的」,中國自習近平掌權後將經濟成果轉化為軍事擴張,帶來周邊和國際情勢的緊張。
他指出,ECFA原本具有讓兩岸關係更加緩和,甚至互利互惠的重要連繫功能,中國暫停ECFA,恐怕就中斷兩岸連結度裡最重要的可能性,只剩下很遠的其他社會交流而已。
邱太三說:「中國如果要斷掉ECFA,那它要重新評估不只是經貿合作,恐怕包括兩岸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或是和平發展的可能性都可能受到衝擊。」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從台灣連線參與論壇,她直言ECFA有超過400項關稅優惠,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停止ECFA將是台灣經濟的「殺手」。
「老實說,這(ECFA)越來越不重要」,她指出,雖然台灣是中國的最大投資者,但台灣經濟結構已在轉變,如今出口到美國比到中國還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韓國、日本。
艾西亞說,這個趨勢部分由人工智慧(AI)革命帶動,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只占很小部分,對日、韓、台而言,更大的出口轉向驅動力是美國本身的市場需求。
她提醒,在美、日、台形成的新供應鏈當中,歐洲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台灣經濟從中國轉向美國,其中有很大機會,歐洲應吸引更多台灣投資。
邱太三呼應,台灣產業結構自蔡英文總統任內明顯轉向,力求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如今台灣對外投資從高峰時83.8%在中國,到去年只剩下11.4%;在大陸投資的廠商從最多11、12萬家到現在只剩7、8萬家;赴陸工作人數從最高峰46萬人減至不到20萬人;中國雖仍是台灣最大出口地,但占比從45%到今年前2季降至30%以下。
因此他強調,ECFA雖然在經貿上不是最重要的事,「但它至少是兩岸連結的重要象徵」。(編輯:陳正健)1130531
- 2024/07/11 18:41
- 2024/06/04 16:46
- 2024/06/01 18:02
- 邱太三:中國需評估若斷ECFA衝擊兩岸和平可能性2024/05/31 23:48
- 2024/05/31 19:57
- 2024/05/31 18: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