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烏克蘭指多名戰俘在俄羅斯遭虐致死 擬提國際訴訟

(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28日專電)根據人權團體、聯合國及烏克蘭政府資料,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至少有206名烏克蘭戰俘在俄方囚禁期間死亡,其中多數疑因遭虐致死。烏克蘭方面指控,部分遺體顯示遭受酷刑或缺乏醫療照護,並計畫向國際刑事法院提起戰爭罪訴訟。
美聯社報導,俄羅斯近期移交部分烏克蘭戰俘遺體後,該社訪問21名死者家屬及法醫,根據解剖報告顯示,有5人死於心臟衰竭、4人死於肺炎或肺結核,另有個案顯示死因為窒息或頭部重創。多名法醫指出,部分遺體顯示明顯創傷或腐化痕跡,認為俄方可能有系統性施加酷刑,導致戰俘死亡。
報導提到,其中一名烏軍戰俘,59歲的赫里霍里耶夫(Serhii Hryhoriev)在遺體被歸還時,俄方聲稱其死於中風。然而,烏克蘭方面經法醫解剖發現,他的腹部曾遭重擊,導致脾臟破裂並大量出血死亡。同處羈押設施的其他戰俘證實他曾遭施暴,指赫里霍里耶夫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步行需要協助,但俄方未將他送醫,反將他隔離到單獨囚房。
烏方法醫指出,不少交還的遺體已有明顯腐化或肢體殘缺,顯示可能遭受飢餓、酷刑或因醫療資源不足而死亡,俄方試圖掩飾真實死因。烏克蘭當局正在彙整相關法醫報告,並結合獲釋戰俘的證詞,期望未來能向國際刑事法院(ICC)提出訴訟,指控俄羅斯在戰爭中違反國際人道法與戰爭法。
國際人道法「日內瓦公約」指出,戰俘應受人道待遇,禁虐待、實驗、報復與侮辱,拘留國若有任何行為,致戰俘死亡或健康受到嚴重危害,視為違反「公約」。
聯合國2024年報告指出,約95%獲釋的烏克蘭戰俘曾在拘禁期間遭遇系統性酷刑,包括毆打、電擊、窒息、性暴力、模擬處決、心理壓力與剝奪睡眠等情形。據報導,多名獲釋戰俘也曾受訪表示,他們幾乎每天遭受身心折磨,有人被倒吊數小時,或以電擊儀器施加痛苦,多人於囚禁期間體重驟降至30公斤左右,飲食極其匱乏。
聯合國報告同時指出,部分俄軍戰俘在烏克蘭境內也有遭到不當對待的情況,但多數發生於非正式設施,規模與系統性遠低於俄方。
此外,上月烏克蘭女記者羅什奇娜(Victoria Roshchyna)遺體透過戰俘遺體交換返國後,引發爭議。她生前進入俄軍佔領區採訪失聯平民,被俄方拘捕後下落不明。遺體交還後,家屬與法醫發現其舌骨斷裂、眼睛與喉部器官被摘除,身上多處可見疑似虐待痕跡。分析認為,其屍體部分殘缺,可能是為掩蓋真實死因。
根據烏克蘭官方統計,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超過5000名烏軍戰俘獲釋。近期,烏俄雙方完成一項大規模戰俘交換行動,各釋放1000人。
烏軍亞速旅指揮官普羅科片科(Denys Prokopenko)指出,俄方在最近一輪戰俘交換中,未釋放任何曾於2022年馬里烏波爾(Mariupol)鋼鐵廠堅守的亞速旅成員,反而有涉嫌通敵的烏國士兵獲釋,引發爭議。對此,戰俘事務協調總部副主任尤索夫(Andrii Yusov)回應表示,戰俘名單須經雙方協商,烏克蘭無法單方面決定釋放對象。(編輯:田瑞華)1140528
- 2025/05/29 20:06
- 2025/05/29 08:15
- 2025/05/29 02:38
- 美聯社:烏克蘭指多名戰俘在俄羅斯遭虐致死 擬提國際訴訟2025/05/28 17:55
- 2025/05/28 15:25
- 2025/05/28 04: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